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陝西過年(淡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陝西過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陝西過年》中國當代作家淡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陝西過年

沒聽到鞭炮聲,村里很安靜,似乎不像是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和家人提着紙錢,出了村子,迎着陽光向東邊山野走去。

平原一望無際。遠處工廠的煙囪擠出一朵蘑菇雲,塗在淡藍色天空。風掃着平原,白楊站得筆直,枯草倒伏在土坎。麥苗只有幾寸長,緊緊地貼在土面,成為這片黃土地上唯一綠色的生命。

祖墳就在前方溝邊。荊棘叢生,我們小心邁過這些刺,來到墳前,點燃紙錢,跪拜,磕頭。

空氣很乾燥,周圍都是荒草,遇到火星就燃,風一吹,很快成燎原之勢,火經過的地方,草全部化為灰燼,黃土瞬間成了黑色。只有棗刺仍舉起堅硬的「矛」,對抗着西北的風,對抗着突如其來的大火。

在平原上,隨處可見這種植物。「它耐乾旱,生命力非常頑強,別看就算一把火燒掉,也不會死,結出的果實叫酸棗,味道酸酸的,小時候最喜歡吃了……」提到自己家鄉的風物,丈夫深有感觸,語氣中透出一股自豪。

墳地西面是村子,東面正對一條又深又寬的溝,遠處土崖上舊窯洞的影子依稀可見。躺在墳里的祖先哪裡能料到,這些住了幾輩人的破窯洞,如今全都換成了整齊嶄新的平房。

從墳上歸來,公公拿出一副對聯, 吩咐兒子貼在大門口。北方門楣寬闊高大,丈夫爬上高高的木梯,頗費了些勁才貼好。遠遠端詳,白色的牆壁,朱紅色大門,配上鮮紅色的春聯,顯得更加喜慶了。

北方很講究風水,房屋一定是坐北朝南的方向,一排接一排,整整齊齊地修建,而且家家的屋子都很寬敞。公婆家前院是一條水泥路,種有槐樹、棗樹和核桃樹,早就落光了葉子。東西南北各四間屋,中間是穿堂,後院有廚房,紅磚築起一圈高高的圍牆,圍牆底下,攏起一小塊土,種上菠菜和蔥。院子裡里外外被婆婆收拾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北方風大,人們喜歡掛上門帘,一來擋風,二來擋塵土。掀開帘子,屋裡有寬大的炕,有取暖用的爐子,爐子上溫着水壺。一家人圍在一起烤火、吃飯,各人手裡拿個饃,捧着大碗喝粥,喝得稀里呼嚕,熱氣騰騰。

住在農村,由於不用像城裡人那樣早早去上班,可以不急不忙起床把稀飯熬好,饃熱透,再炒兩三個菜。婆婆做了香噴噴的小米粥,這產自陝北的小米,金燦燦,營養豐富,於是便養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後來又聽說小米只養女人不養男人)。

吃過早飯沒事兒干,便去鄰居家閒逛。有一家人正在做饃,巧手的媳婦將手裡的白饃饃捏成各種形狀:可愛的小豬包、調皮的老鼠饅頭、漂亮的花卷……我忍不住嘖嘖贊,那女人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開心得很,黑紅的臉兒溢滿了喜悅。

陝西人不愛吃肉,當地有句俗語:「辣子一盤菜」,將白饅頭從中間掰成兩半,舀一勺油辣椒進去,油慢滲進饅頭裡,混合着辣椒的香味,用當地人的話說:那叫一個爽!任憑你滿桌大魚大肉,也再無多少誘惑力。當地人很少有貪杯的,饃饃就着菜,很快幾個饃便下肚,風捲殘雲般爽快。

陝西人吃着麵食長大,對面有着特殊的感情自然也會做各種麵食,蒸、炸、煎、煮,涼拌,花樣繁多,層出不窮。公公平時最愛吃婆婆做的麵條,夫也愛吃油潑麵,於是,婆婆決定午飯做手擀麵給我們吃。她先是將麵粉用水和勻,然後不斷地揉搓,直到麵團被揉得光光滑滑,再用擀麵杖將它擀成薄片,拿刀切成條,麵條就做好了。之後是煮麵,煮熟後撈起,拌上辣椒麵、蔥花、鹽等佐料,淋上熱油,真是香氣撲鼻啊!《白鹿原》里經典鏡頭之一就有主角白嘉軒大口大口吃麵的情景,直惹得鏡頭外的觀眾也忍不住口水滴答……公公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同所有陝西老漢一樣,他也喜歡端着碗,蹲在門口,一邊吃,一邊與鄰居老漢閒話嘮家常。

晌午飯後,村子西頭響起鑼鼓聲,我滿懷好奇跑過去。只見一群媳婦穿紅着綠不知在跳什麼舞,臀部渾圓,大腿結實有力;兩個皮膚黢黑的大老爺們兒在一旁配合着,一個敲鑼一個打鼓。他們講着我半懂不懂的方言,唱着秦腔,腳下踢踏着黃土,夕陽斜照在紅彤彤的臉上……

太陽已落到西邊地平線,林鳥唧唧啾啾,在棗樹上跳來跳去,仍然沒有歸巢的意思,大概鳥兒們也在忙着準備年飯吧!

餘下的時光,家家戶戶都在等候看春晚,包着餃子,守着年夜,迎接新年的到來。[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