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圣德寺白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德寺白塔位于四川省简阳市红塔乡,文物遗址年代判定为宋。1991年4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历史

唐建圣德寺,宋在寺中建塔。而今寺无存,塔犹在。据《简阳县志·舆地篇·名胜》记载,圣德寺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 879),进山门有三重大殿:天王殿、佛殿、千手观音殿,当初并没建塔。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夏天,简州教谕张方率僧人惠祖开始募捐建塔,落成于嘉泰四年甲子(1204年)秋。建成的塔位于圣德寺中轴线上,坐西向东,方形平面,通高37.9米,塔基占地125.5平方米,初名“圣因塔”。明世宗嘉靖戊戌(1538)仲秋,郡人何本贵等捐资倡众维修,至癸卯(1543年)季秋竣工。维修中添置了八只铁风铃,与原有的八只铜铃相间悬挂,并在塔顶加置了重三十余斤的锡塔刹,塔身也涂成了灰白色。“白塔”之名由此得来。

建筑风格

从建筑艺术上看,圣德寺白塔独具特色。外部建筑特色:它的建筑年代比圣德寺虽然晚了三百年,但其方形平面及其居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布局特点在宋代已较为少见,明显具有唐代遗风;高达五米的塔基,也属国内罕见,显示出唐代以前至宋代塔基由低矮到雄伟的发展演变轨迹;塔身虽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楼阁[1];第三级四面精巧秀丽的八座抱厦(抱厦:房屋前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的小屋,是一种附属建筑。目前国内只有两座塔有抱厦,一座是宁夏银川的海宝塔,其抱厦是建在塔下的门廊,相当于入口的门厅。而圣德寺白塔的抱厦造型却是用以代替柱头承托梁枋和塔檐,这在国内是唯一的。)和第七级的两座舍利塔造型,国内仅见。内部结构特点:塔内共四层,塔身剖面为双层结构,里层为塔心室,外层为厚壁,中间夹以回廊,石质楼梯置于回廊中,梯级安排为“壁内折上结构”。各层均有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的壁龛、斗拱、藻井等,叠涩拱顶错落有致。塔内部巧妙而富于变化的建筑结构及细部处理,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

圣德寺白塔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绘画遗风

圣德寺白塔内回廊两壁及券顶至今尚存百余幅宋人佛像壁画,主要内容为千佛图和佛国胜景[2]

绘画艺术上看,以传统线描为主,“轮廓多用墨线勾勒,间或用墨、红双重轮廓线”,同时使用细而圆润的铁线描表现人物的肉体轮廓、挺拔有力的折芦描表现衣纹褶等多种线描技巧。施以红为主,配以浅红、绿、蓝、黑、黄,主要运用传统的凹凸晕染法技艺,对人物面部、肢体及云气加以渲染,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无论线描勾勒,还是敷色晕染,均带有唐代遗风,在绘画艺术方面,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视频

圣德寺白塔 相关视频

简阳白塔园 又名圣德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