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围龙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围龙屋
图片来自digitalarchives

围龙屋是一种客家人独有的围楼形态建筑,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在中国大陆南方的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南部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市东势,甚至马来西亚新加坡都能见到其存在[1]

介绍

客家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满足其生活需要,形成了集合了卧房、大院、厨房、练功房、武器库、庭院、牌位室、神龛等多种功能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建筑,也是福建围楼这一建筑概念中数量最多的样式[2]。围龙屋始见于、成熟于明末清朝、鼎盛于民国时代。狭义的围龙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龙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龙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围龙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在中国大陆被称作“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名称

作为传统客家民居,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俗称,例如:在江西称其为“土围子”,在福建称其为“土楼”,在北称其“四角楼”、“角楼”或“围”,在粤东称其为“围龙屋”、“四角楼”,在深圳香港一带称其为“围”或“世居”,在台湾称其为“伙房”、“围屋”、“转龙屋”、或“客家围屋”等等,因为别称实在太多,而全华人世界也只有中国大陆的对此建筑规定过官方上的名称,因此本条目采取“围龙屋”作为正式标题。

综述

客家围屋是一种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客家民居中较早建造的多为“围楼”和“围龙屋”,随后出现“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多杠楼”、“殿堂式”和“中西混合式”等建造样式。其中圆楼、方楼、走马楼、半圆楼和围龙屋属于豪宅户型,常为商人巨贾所建;而普通的小户人家则以简朴实用为主,如“三堂屋”、“下山虎”和“锁头屋”等户型。这些建筑造型,充分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发展及传统民族文化之内涵,是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等民居建筑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客家人建造围屋,首先考虑将风水格局纳入围屋的整体形体轮廓当中,其中最常见的是“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的各部分:前面的水塘如椅的脚垫,后边的围龙如同椅的靠背,屋宇两边如椅的扶手。可以发现,半圆形围屋的俯视图轮廓都是“太师椅”形。寓意家族人的生活如同人坐在太师椅上一样“四平八稳”,家族的社会地位“高高在上”。[3]

参考文献

  1. 宋健军. 详解古民居围龙屋. 梅州: 梅州日报社. 2010年6月13日. 
  2. 吴念民. “客家围屋”新解. 新浪博客. 2016-06-15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3. 张娴. 广东客家人的围龙屋. 中原河南文化网. [201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