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姓乡北港溪石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姓乡北港溪石桥

图片来自四方通行

国姓乡北港溪石桥,又称糯米桥北港溪桥,是一座以石灰糯米红糖等材料建筑、位于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北港溪上的桥梁,为南投县县定古迹。

简介

糯米桥建于民国29年日本殖民政府时期,以糯米、红糖、石灰等传统材料黏合,造型古朴的四孔拱型石桥,历经多次风灾侵袭仍屹立不摇,是台湾唯一桥梁三级古迹。

糯米石拱桥位在北港溪上,北港溪是一条清澈、美丽的溪流,源自合欢山西麓经惠荪林场,穿过仁爱乡清流部落,进入国姓乡。[1]

历史

该桥原为一简便的木构造桥梁,桥宽约一丈,位在今桥下游不及十尺之处。日治时期,为缩短东势埔里二地军用机场的运补作业,遂在此兴建石桥,工程于昭和15年(1940年)动工,于枯水期间进行,翌年完工,从此成为当地对外交通干道,也是埔里至台中新社一带主要捷径。不过,随著民国76年(1987年)台21线省道的拓宽完成,及下游新桥的筑成,石拱桥因而功成身退,不再是交通要径。该桥系以石灰糯米红糖等传统方式为结合材料,因此又被称作糯米桥。1994年8月,内政部公告指定为第三级古迹。

2004年的七二水灾中,北港溪桥的桥面被洪水冲毁,只剩下桥墩和桥拱,但整体结构未被破坏。地方各界对于北港溪桥应该保持冲毁模样,或复古修建,各有己见,几经折冲后,才决定朝复旧方向办理[2]。现在的桥面是2006年所重建。

日前因2009年八八水灾,亦即莫拉克风灾将桥基砂石冲刷殆尽,与县政府资金不足,因此一度保持封闭,禁止上桥。目前已经解除封闭,供民众上桥参观。

建筑

南投国姓糯米桥桥宽约5米、高约20米、长53米,桥基由三座椭圆桥柱支撑桥面,横跨北港溪两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桥,古朴典雅,造型极具艺术之美。

景点

这座造型古朴,缅怀先人匠心独具,发思古之幽情的糯米桥,就屹立在国姓乡北港村上。糯米石桥建于民国二十九年,当时日本军阀统治台湾,为积极投入太平洋战争,加速征敛台湾物资,运输北港溪上游仁爱乡境泰雅部落山区之松柏,便利交通运输所建。糯米桥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区,依桥梁型状,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和斜面、堆砌而成;因此桥面所受压力愈重,桥身愈固,虽然历经多次水患,尤其民国四十八年八七水灾,五十九年豪雨水灾,八十三年道格台风,洪水夹带巨木滚石,溢出桥面,仍旧屹立不摇。

因建筑桥梁当时,水泥是一种缺乏而且昂贵的材料,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红糖、石灰等物资,作为黏筑石块的材料,因此号称----糯米桥。

糯米桥宽约五米,高约二十米,长五十三米,桥基由三座椭圆桥柱支撑桥面,横跨北港溪两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桥,雄伟典雅,造型极具艺术之美,为画家笔砚下之宠儿。

糯米桥于八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内政部正式公告指定为台闽地区三级古迹,是国姓乡唯一古迹,是台湾省唯一桥梁古迹,不但增添国家一座文化资产,更为地方人带来一份荣耀。[3]

影片

国姓乡北港 -- 糯米桥

参考文献

  1. 糯米桥,南投观光旅游网
  2. 三级古迹糯米桥水灾破坏 朝复旧方向修复.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3. 糯米桥,南投观光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