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际鹤类基金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际鹤类基金会

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自然保护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向人们提供经验、知识,激发兴趣,致力于挽救世界范围内的鹤类及其栖息环境。

历史

ICF于1973年由让·索伊(Ron Sauey)和乔治·阿其博(George Archibald)创建。当时两人都是康乃尔大学博士生,他们在进行鹤类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时,深深地被鹤类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同时,令他们深感担忧的是世界上许多种鹤类处于濒危的境地,他们决心创建一个从事鹤类研究和保护的基金会。索伊的父母十分支持他们的想法,并将位于威斯康辛州巴拉布市郊的一个养马场以每年1美元的价格租给了他们。索伊和阿其博把养马场改造成了鹤类繁殖中心,并在这里创办了国际鹤类基金会。1979年,ICF购置了自己的土地,把总部移址至目前占地面积225英亩的地方。自1983年以来,ICF已经建成了办公大楼、游客中心、图书馆、宾馆、鹤类展览中心,以及一个拥有100多只鹤的大型饲养场。世界15种鹤类在这里都可见到。

主要贡献

首先在鹤类的饲养繁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下面几个方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功绩:(1)在1975年,在西半球首先孵化了丹顶鹤;(2)在1976年,首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孵化出了白头鹤;(3)在1979年,在北美首先孵化出澳洲鹤;(4)在1981年,首先孵化出了白鹤;(5)在1984年~1986年,首先使用“隔离饲养”方法把人工饲养的鹤释放野外;(6)在1993年,ICF第一次自己孵化出了肉垂鹤,从而成为首家能繁殖所有15种鹤的机构。

机构组成

国际鹤类基金会由一个26人组成的董事会管理。科学顾问组成员21人,由国际上知名的鸟类学家和鹤类研究者组成,中国著名的鸟类学家。[1] 郑光美王岐山教授是其中的科学顾问成员。吉姆·哈里斯为现任主席,下有35名雇员。每年,大约有13~15名实习生和50~70名志愿人员协助野外生态、鹤类饲养繁殖以及环境教育工作。国际鹤类基金会以及她在过去30年在鹤类科研和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鹤类研究和爱好者的关注,目前有10000多名会员支持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工作。

主要工作

ICF的主要工作领域涉及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生境恢复和保护、饲养繁殖、鹤类再引入等诸多方面,目前,在世界上22个国家直接参与40多个项目。

在美国,ICF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署威斯康辛州自然资源局、美洲鹤恢复行动小组、迁徙行动等多个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联合正在实施建立美洲鹤东部迁徙种群的行动。在2001年10月,第一批美洲鹤幼鹤由超轻型飞机引航,由威斯康辛州尼西达出发,开始了它们1218英里的长途旅行,在48天后,有7只到达了佛罗里达的察撒霍威孜卡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2002年秋季,又进行了第二次超轻型飞机引航美洲鹤迁徙的活动。在第二年春季时,则由这些美洲鹤自己北迁。从2003年至2005年计划还要进行3次超轻型飞机引航的美洲鹤人工迁徙。希望在2005年以后,这些美洲鹤变得经验丰富,像一百年前那样能够独立向南迁徙。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带着新加入的幼鹤一块走。性成熟以后,还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繁衍。

在非洲,ICF与湿地国际合作,从1999年开始评估非洲荒漠草原地区黑冠鹤的现状、分布以及威胁因子。2000年和2001年,又对从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的非洲20多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黑冠鹤种群调查,评价塞内加尔河冲积平原的农业活动对黑冠鹤种群的影响,并为黑冠鹤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行动计划。

亚洲地区,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川赤国家保护区,ICF帮助越南保护濒危赤颈鹤的越冬地区以及其他湿地稀有鸟类,协助越南同行制订长期的保护管理计划和宣传教育活动,试图恢复这个国际重要的湿地的原始状况。在中国,ICF支持国家白鹤GEF项目,对白鹤迁徙路径上的白鹤和其他重要国际水鸟实施监测、研究及保护。[2]

参考文献

  1. 国际鹤类基金会在中国. [1992年5月]. 
  2. 全球鹤类现状、威胁及优先保护综述. [201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