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眸凝望师恩难忘(黄金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眸凝望师恩难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回眸凝望师恩难忘中国当代作家黄金堂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眸凝望师恩难忘

每年秋冬时节,校园里总有一些师范学院实习生出现。他们年轻谦虚活力无限,好学上进又不失为人师表的严肃。每当看到他们,我的思绪就不由自主的往回飘,想起自己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们讲课的情景。

二十年前,我在宁夏师范学院读书。那时,学院名字是宁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没有搬迁扩招和学校升格。那还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年代,就业压力远不如现在学生大,也算幸运一代。学校规模小,学生少,专业也少。记得填写志愿时,我对选择哪个专业举棋不定。英语据说前景最好,可我的口语和语法实在太糟,唯恐避之不及。历史政治是我的最爱,可听说就业面狭窄。询问通晓时局的人,建议填报中文系,说是将来能从事教师、编辑、文秘、策划、主持等各种行业,大为欣喜,遂照此填报。后来事实说明,我其实只有语文老师这一条路还能走,其它的路,全是泡影罢了。但是,在中文系求学那几年,看到各位授课老师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个性鲜明、敬业乐业,还是感到学有所获,不觉遗憾。二十年后,当我想起他们,授课时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以及一些片段还是记忆犹新。

南炬容教授,我们未见其人,已是先闻其声。听闻他被评为中文系“五虎上将”之一,至于是谁评的,我们全然不知。那时,没有网络用语,普遍流行用“绝代双骄”“五虎上将”这些词语来形容人,能被称为“五虎上将”之一,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上课前,我们如苏东坡《赤壁赋》所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静静等待他来开讲明清小说。

门推开了,一个六十左右矮胖的男人出现,穿着老式灰色西服,提着老式挎包,慢慢悠悠走上讲台。这形象和我们期盼的才子模样相差太大,几个女生毫不掩饰失望表情,用笔尖狠狠戳着书本,似乎要将夸耀他的人戳翻在地。西服既不合体也不洋气,我断定是外面小裁缝店蹩脚师傅在昏暗灯光下做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手提包款式之老,恐怕在固原城都找不出几个一样的。

他没有做自我介绍,也没有和大家拉家常。我们把目光投向手提包,估计里面有新鲜的东西。结果,他什么都没有往出掏,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国演义”四个字,就拉开了明清小说序幕。起初我还不以为然,窃以为,凭我对三国的熟悉程度,相信他也讲不出多少新意。可仅仅几分钟后,我歪斜的身子就坐得端正起来,少了胡思乱想,停了东张西望。而更让我惊讶的是,前面那个体育课生龙活虎,课堂上永远睡不醒的男生,脸上竟破天荒般地荡漾着笑容,似乎也能听懂教授“天下大事,分必有合,合必有分”的阐述了。那个时时刻刻都在照镜子的女生,似乎少了一些情深深雨濛濛的多愁善感,显得优雅娴静。我无暇顾及更多人,目光紧紧盯着南教授,越听越觉得自己犹如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浅陋至极,可笑至极。

某天,南教授问了一个问题:“梁山为什么要走招安这条路?”大家议论纷纷,观点不一。我恰好看了一些名言名句,加上从小爱看《水浒传》,颇有卖弄欲望,站起来慷慨陈词:“《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梁山若不走招安这条路,天长日久,必陷于缺粮少衣,内讧频发之困境,招安实为不得已而为之。”说完坐下,颇为得意,静待南教授点赞。南教授若有所思,在讲台前踱了几步,然后,从梁山地理位置、宋朝国力、宋江私心、梁山好汉成分、招安形势等各个方面逐一剖析。我明白了,不经过大量阅读与思考,仅靠一点新词哗众取宠,终究是浅薄的。

在南教授讲解下,明清小说发展繁荣原因,小说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创作成就,小说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世俗图解下呈现出的可感形象和动人故事,使我们有了全新认识。一年下来,南教授未从提包里掏出一本书,自然在课堂上也没有看过一个字,滔滔不绝,纵古论今,学识之广,记忆力之强,令人咋舌。他的专著《金瓶梅与晚明社会经济》,从西门庆家的衣食住行窥探明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下市井百姓日常生活,论证之严谨,钻研之广博,自不待言。

杨满忠教授,我们用“飞领”代称他。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西装衬衣,不知何故,他的衬衣领子总是翘着,远看很像一个展翅欲飞的鸽子。我怀疑他可能从来不照镜子,因为他的头发都是随手捋几把就算梳过了。杨教授讲课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上课时,他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能从八卦讲到太极,从秦岭山脉讲到文物考察,从先秦散文讲到上古神话。讲到兴奋处,脚尖点地,翩跹起舞。下课离去,黑板上依然是一个圆。只是这个圆里面的内容,就像《西游记》里青牛精的金刚琢,装进去的东西太多了。杨教授对《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多次提起。他为刘兰芝殉情惋惜不已,对焦仲卿深恶痛绝,认为焦仲卿是一个懦夫,讲到激愤处,就用“肿头”“大头”“窝囊”这些方言词痛斥。那情景可以预料,如果焦仲卿出现在他面前,他必将狠踹几脚,然后告诉他该怎么做。

杨教授为了拓展我们对先秦文学认知,要求背诵《诗经》全篇,并强调期末一个一个检查背诵,背诵一篇记一分,背诵总分换算为平时学分。这让我们这些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的弟子大为惆怅,一边唉声叹气,一边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摇头晃脑,反复吟诵。可《诗经》煌煌305篇,内容丰富,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间杂二言或八言不等,灵活多样,重章复沓,实在不好背。

检查时间到了,杨教授让每个背诵者自己在一张纸上,写下会背的篇目,他任意抽查部分即可。很快,有机灵者就发现了一个规律。每个背诵者少写的七八十篇,多者二百多篇,杨教授在列举的所有篇目中,多是抽查中间写的,对左右两边列举篇目很少提问。于是,轮到我背的时候,我把不会背的和背得不熟练的篇目,大胆写在两侧,会背的写在中间位置,然后强作镇定,接受检查,果真蒙混过关。杨教授浑然不觉,直夸我背书厉害,孺子可教也。我笑而不语,现在想来,竟是如此有趣。

武淑莲教授年轻优雅,秀发披肩。她显然对徐志摩情有独钟,总是用飘逸的志摩来贯穿课堂,陶醉不已,深情无限。多年后,当我对学生讲解《再别康桥》时,不由自主的就想起她来,飘逸的长发、飘逸的眼神、飘逸的诗文。后来,我在《朔方》等刊物上经常读到她写的文学评论,也了解到她在文学院成就突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西海固”文学教学与研究从未止步,是真正的教学名师。

李生信教授讲枚乘的《七发》,这篇汉赋开篇之作,洋洋洒洒,恣意汪洋,里面光是生僻字就让我们吃力,更别说对全文理解赏析了。但在李教授眼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把文章中涉及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方术七件事,每件都讲得生动有趣,画面毕现,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一篇课文讲完,数周已过。我们觉得汉赋堆砌词藻,极尽铺陈排比,李教授讲课风格,和汉赋并无二致。

张广泉教授是中文系主任,学生自然有三分畏惧,上课纪律要好得多。张教授温文尔雅,谦谦有礼,是一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散文集《脚印》,我曾看过数遍,其中母亲过世一文,写出了母亲对他百般牵挂,他却难以膝前尽孝,自责痛恨,追思难忘,读来令人落泪。他作为一个支援宁夏建设者,把一生都奉献于宁夏教育事业,令人深感钦佩。

钟正平教授才华横溢,讲授现当代文学课,使我们对文学复兴、衰退、平稳、繁荣过程清晰明了。课程跨度大,内容庞杂,但他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授课技艺,能够去繁就简,理清条理脉络,贯通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隔阂,前后融为一体,打造经典魅力,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他对《小二黑结婚》《子夜》《沉沦》《生死场》《茶馆》《林家铺子》等作品的解读,至今依稀记得。

虎维尧教授这几年我们一直有接触,他勤于学术,忙于行政,全力以赴,低调干练。当年是我们的辅导员,属于少壮派,学生非常喜欢他。讲课干脆利落,引人入胜,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足以傲视群雄,但他从不傲世轻物。他的古代文学课,尽力引导我们阅读古代优秀典籍,聆听古圣先贤教诲。我后来教学文言文,离不开当年的学习。

此外,还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老师,他们心态平和,教学严谨,默默奉献。在宁夏这片教育沃土上,他们培养出一批批青年学子,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融在言传身教中,如春风化雨,鞠躬尽瘁。我们一众学子,既有谈古论今、激扬文字的争论,有广泛阅读、查阅典籍的钻研,有经典赏析、歌咏比赛的娱乐,更有奋发上进、教书育人的豪情。岁月倥偬,二十年一晃而过,回眸凝望,师恩难忘,感念无尽,特写此文。[1]

作者简介

黄金堂,汉,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固原市骨干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