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廖解元所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廖解元所業》是北宋儒家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李覯的作品之一。

李覯(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住縣城北街瑾睦坊。李覯一生潛心講學與寫作,著述極為豐富,覯去世後,其門人、尚書左丞鄧潤甫輯其遺作編成《後集》6卷[1],連同覯生前集的《退居類稿》、《皇祐續稿》等俱上於朝廷。明成化年間,吏部主事左贊輯集李覯詩文37卷、年譜1卷、附錄外集2卷,總名《直講李先生文集》(又稱《盱江文集》),刊印發行。1981年,中華書局整理、校點出版了《李覯集》,全集共37萬字。

回廖解元所業

創建書院

李覯屢試科舉不第,以教學為生,創建"盱江書院",從學者常有數百人。後經范仲淹推薦,任太學助教、直講,卒年五十歲。北宋時期的江西學風重經世致用,這一學風,由歐陽修倡之於前,王安石得君行道於後,而李覯則是處於其間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代表。

重經世致用

他的許多思想給予范仲淹"慶曆新政"[2]理論上的支持,又是後來王安石"變法"的思想淵源。由於重經世實用,在經學卜李覯頗重《禮》學,《周禮致太子論》五卜-篇是其"通經致用"的理淪代表作,王安石後來作《周禮新義》不無影響。由於重實用,所以李覯反對孟子,著有《常語》以駁孟子思想,反對所謂的"重義輕利",認為"焉仁義而不利者乎?"(《李覯集·原文》)成為宋學中"非孟"思潮的驅者。學術上以儒學為宗,反對佛、道二教,是慶曆之際排佛、道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覯著作有《盱江文集》,今有校勘標點本《李覯集》,其中《禮論》、《周禮致太平論》和《慶曆民言》等是其思想和學術的代表作。

不拘舊禮

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一時儒宗」,四方學子前來就學者常數十百人,曾鞏、鄧潤甫等都是他的學生。後得范仲淹、余靖等推薦,皇祐二年(1050),旨授將仕郎,試太學助教。嘉祐二年(1057),用國子監奏,召為太學說書如故。嘉祐四年,令其權同管勾太學。因遷葬祖母,請假還鄉。八月卒於家。

視頻

回廖解元所業 相關視頻

郝乙書寫李覯《鄉思》,抒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柔情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欣賞與演唱

參考文獻

  1. 建昌府,個人圖書館,2019-03-02
  2. 慶曆新政的內容是什麼,我愛歷史網,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