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瑪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喬治瑪莉是台灣第一張現金卡,英文名稱為「George & Mary」,以臺語的諧音「借錢免利(台羅:Tsioh-tsînn Bián-lī)」命名。
歷史
1999年7月喬治瑪莉[1],台灣歷經過亞洲金融風暴後,銀行企業的金融獲利逐漸緊縮,當時就任萬泰銀行董事長的許勝發前往日本考察時,發現日本獲利前十大的大型銀行企業中,有三家銀行都靠小額信貸的放款業務方式獲利;許勝發因此得到靈感,與兒子許顯榮將這項金融獲利方式引進台灣,首次發行了國內的第一張現金卡「喬治瑪莉」。
2001年,喬治瑪麗現金卡問世兩年後,萬泰銀行的獲利攀上高峰,同時創下罕見的股價大漲八倍之奇蹟,從此開啟了台灣現金卡的先驅。之後其它銀行業者紛紛投入雙卡業務的開發並採取同樣的命名模式,例如土地銀行的「春嬌志明現金卡」、華南銀行的「轉運Color現金卡」、台新銀行的「Story現金卡」及中國信託的「Wish現金卡」等等。
2005年,許顯榮更引進外資-「奇異資融」,讓萬泰銀行走向國際舞台。但在翌年2006年,發生席捲全台的卡債風暴,逾80萬人淪為卡奴,平均欠款超過100萬台幣以上[2]。2007與2008年,因全球金融海嘯,萬泰銀行承受巨額虧損。
2007年年底,在金管會的斡旋之下,美國私募基金「SAC私募資本」及「奇異消費金融(GE Money)」以每股兩元的價格,分別投入6.5億美元及2.5億美元、合計九億美元(約新台幣288億元)參與萬泰銀增資,以力救萬泰銀行的財務窟窿,許家也因此被迫退出萬泰之經營[3]。
參考文獻
- ↑ 萬泰「喬治與瑪麗」卡大紅的秘訣 P.72. 今週刊. 2002-07-04 [2018-03-06] (Chinese (Taiwan)).
- ↑ 【蘋果調查】信用卡多恐怖?5位卡奴的沉痛告白. 蘋果日報. 2015-12-16 [2018-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Chinese (Taiwan)).
- ↑ 洪凱音、溫建勳、呂淑美. 萬泰銀增資最後一天 SAC砸錢入主. 經濟日報 (臺灣). 2007-09-01 [2020-12-2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