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乔治玛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治玛莉
图片来自setn

乔治玛莉台湾第一张现金卡,英文名称为“George & Mary”,以台语谐音“借钱免利(台罗:Tsioh-tsînn Bián-lī)”命名。

历史

1999年7月乔治玛莉[1],台湾历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后,银行企业的金融获利逐渐紧缩,当时就任万泰银行董事长的许胜发前往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获利前十大的大型银行企业中,有三家银行都靠小额信贷的放款业务方式获利;许胜发因此得到灵感,与儿子许显荣将这项金融获利方式引进台湾,首次发行了国内的第一张现金卡“乔治玛莉”。

2001年,乔治玛丽现金卡问世两年后,万泰银行的获利攀上高峰,同时创下罕见的股价大涨八倍之奇迹,从此开启了台湾现金卡的先驱。之后其它银行业者纷纷投入双卡业务的开发并采取同样的命名模式,例如土地银行的“春娇志明现金卡”、华南银行的“转运Color现金卡”、台新银行的“Story现金卡”及中国信托的“Wish现金卡”等等。

2005年,许显荣更引进外资-“奇异资融”,让万泰银行走向国际舞台。但在翌年2006年,发生席卷全台的卡债风暴,逾80万人沦为卡奴,平均欠款超过100万台币以上[2]。2007与2008年,因全球金融海啸,万泰银行承受巨额亏损。

2007年年底,在金管会的斡旋之下,美国私募基金“SAC私募资本”及“奇异消费金融(GE Money)”以每股两元的价格,分别投入6.5亿美元及2.5亿美元、合计九亿美元(约新台币288亿元)参与万泰银增资,以力救万泰银行的财务窟窿,许家也因此被迫退出万泰之经营[3]

参考文献

  1. 万泰“乔治与玛丽”卡大红的秘诀 P.72. 今周刊. 2002-07-04 [2018-03-06] (Chinese (Taiwan)). 
  2. 【苹果调查】信用卡多恐怖?5位卡奴的沉痛告白. 苹果日报. 2015-12-16 [2018-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Chinese (Taiwan)). 
  3. 洪凯音、温建勋、吕淑美. 万泰银增资最后一天 SAC砸钱入主. 经济日报 (台湾). 2007-09-01 [2020-12-2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