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炯(清朝官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炯(清朝官员) 唐炯(1829年-1909年),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贵州遵义 人,湖北布政使唐树义之子。 清朝官员。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在贵阳办乡团。咸丰六年(1856年)任四川南溪知县。咸丰八年(1858年),剿灭黑窝盗。同年,李永和包围绵城,唐炯亲自守城三个月,方等到援军解围。同治元年(1862年)统领安定营,于长宁败太平军石达开部。随后,向四川总督骆秉章建言,帮助剿灭石达开。同治三年(1864年),调任陕西治理营田,期间打败捻军张总愚部。同治六年(1867年),率川军援黔,围剿何德胜黄号军,因功获迁道员,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光绪六年(1880年),代理四川盐茶道,革除盐务弊病。光绪八年(1882年),任云南巡抚。中法战争中,因守城不利致使山西、北宁失守,被捕入狱,判处斩监候,后被赦免归乡。光绪十三年(1887年)复官,赴云南督办矿务,前后达十五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太子少保衔。宣统元年(1909年),病逝于贵阳,享年八十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唐炯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唐炯考中举人。

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唐炯从贵阳赴湖北探望时任署理湖北按察使的父亲唐树义。 此时太平军在黄州击败了湖广总督吴文镕率领的军队,正准备进攻金口,奉命驻守金口的正是唐树义。

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二十二,唐炯抵达湖北金口,唐树义见到唐炯问了几句家事后,就把自己要与太平军决战的事情告诉了他,并认为"大丈夫就要像江中丞(湘军悍将江忠源)那样死。"一天后,唐树义的战船被击沉,投江殉国。

唐树义捐躯后,唐炯带着父亲的遗疏前往岳州(今岳阳)拜访曾国藩,曾国藩代其向朝廷呈交了遗疏。

军旅生涯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唐炯回到贵阳。因当地有人造反,唐炯便散尽家财招募乡勇在家乡组织民兵,进行防御。不久后,受巡抚、提督指派,固守省城北部,与丁宝桢、赵畏三的团练遥相呼应。 十一月,曾国藩率湘军收复武昌,湖北巡抚衙门将这一消息及时告知了唐炯。唐炯闻讯后赶往湖北武昌,在王柏心、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父亲遗骸。

咸丰六年(1856年),守丧期满的唐炯,捐了一个知县,被派往四川为官。 不久,唐炯又被朝廷派往四川南溪任职,当时正赶上云南贼寇李永和进攻四川,蓝朝柱响应他,攻陷了叙州,官兵们都很担心。于是唐炯训练士卒,日夜巡查,人心逐渐安定。 有人被贼寇抓住后放了回来,说:"帮我告诉唐青天,我们绝不侵犯南溪的一草一木!"唐炯率领军队逼近吊黄楼后,单刀匹马入营,说明利害关系,蓝朝柱表示愿意归附。 李永和改为进攻犍为,唐炯紧急救援,对垒时坚守不动,等李永和松懈了乘机攻打,李永和大败,人马狂奔,自相践踏。唐炯接着又与楚军解除了贼寇对成都的包围。

咸丰八年(1858年),朝廷任命唐炯署理绵州知州,但因黑窝盗进攻郫县、彭县,军情紧急,朝廷又调他回省城成都防守。唐炯侦察后知道了黑窝盗的虚实,让上级给他八天时间就能解决此事,结果真像他说的那样解决了。 后因功唐炯被提拔为夔州府知府,但他还未上任,李永和就率兵包围了绵城,唐炯命令挖掘壕沟御敌,他又亲自登上城墙防守,民众纷纷资助粮食。 、 唐炯在城上待了三个月,一直没有下城,誓死守卫绵城,直到援兵到来。不久,湘军和黔军在州署挑事,骆秉章弹劾罢免了唐炯。事后,唐炯仍然治理军队。

同治元年(1862年),唐炯统领安定营。正赶上石达开包围涪州,他与刘岳昭约定会师,打跑了石达开。 同年夏天,石达开的部下准备进攻綦江。唐炯得报迅速前往解围,烧毁了敌人的营垒,敌人溃散,在长宁被打的大败。随后,唐炯因患病回到成都。 骆秉章向唐炯询问敌人的态势,当时石达开等人退到了云南省境,声称要进入贵州,唐炯说:"石达开这是引诱我军向东走呢。他们必走川西南彝族地区,乘虚进入四川,应在宁远、越嶲一线布防警戒。" 不久石达开部入侵紫地,唐炯又请求派遣唐友耕的军队扼守大渡河。石达开战败后返回大渡河西岸,可是后路却被倮夷所阻,粮尽而被迫投降,后被凌迟处死。

同治二年(1863年),朝廷任命唐炯署理四川绥定知府。上任后,他将辖区分为八路,路下设若干场,场下设若干寨,寨置寨总,实行记善恶法,每月初一唐炯按照登记的册子亲自进行判罚。他还设立了两座书院、八十多座社学。这样他治理的地方局势安定,他统辖下的县都学习他的方法。

同治三年(1864年),唐炯到陕西帮助治理营田。捻军首领张总愚进攻新丰,被唐炯打败。

同治六年(1867年),四川总督崇实命令唐炯率军进入贵州。贵州因闹匪患很贫穷,崇实先问唐炯理财策略,唐炯说:"理财不如节约,节约不如裁撤军队,裁撤军队不如救援贵州。" 崇实同意了他的意见,就命他掌军救援贵州。结果唐炯连续连破偏刀、水上、大平、黄飘、白堡,擒拿斩杀王超凡、刘仪顺,降服了潘人杰、唐天佑,这些人都是惯匪; 又攻克平越、瓮安、黄平、清平、麻哈。因功升为道员,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后来在进攻黔东南张秀眉时,因缺乏粮饷而擅自退军,被贵州巡抚曾璧光、四川总督吴棠弹劾,被摘去顶戴,以示惩戒。随后又被解除兵权,赴成都听候查办。 、

光绪四年(1878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让唐炯帮助治理盐务,不久补为建昌道。

光绪六年(1880年),代理盐茶道,在呈文上陈述了六件善后事:发盐引必须先新后旧;征收盐税必须先征后引;收发盐引,责成盐道;改代引张,责成州县;缴残就严格限定日期;办公就优厚供给费用。" 议定实行后,一百多年以来盐引项目混淆、款项纠缠不清等弊端,都全部革除,具体内容都写在《盐法志》中。

历史评价

左宗棠《奏祝垲、唐炯来营差委片折》:志坚识卓,沉毅有为。

《清史稿》:法越初构衅,号识时务者争上书忼慨言战。未及旬日,延旭败退广西,炯弃关外新安行营。何璟、兆栋慑张佩纶之气势,怯懦而无所主,事急皆遁。方其互相汲引,不恤举疆事以轻试;及其败也,其党益肆言荧听,而此数人者,遂得保首领以没。朝廷固宽大,亦失刑甚矣。

凌惕安《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性倜傥,有大丈夫襟度。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