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明皇与骨碎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草药,因此被称为“药皇”。很多中草药都是先祖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其疗效并经过无数次反复实践,逐渐确立其药效的。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临床。同时中草药中有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所以民间也有“食补”、“食疗”的说法。

下面收集了几例古代皇帝于中草药之间的有趣传闻,以此也佐证了中草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

唐明皇与骨碎补


历史上,得到皇帝宠信的中药有不少。治骨折、筋损的良药——骨碎补,就是由五代十国时的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亲自赐名的。传说,有一次明宗皂帝围猎,突然从附近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金钱豹,吓得皇帝身旁一位最得宠的皇妃从马上摔了下来,筋断骨裂,血流如注。


当时,恰逢御医不在身旁,皇帝急得手忙脚乱。这时,一名卫士从岩石上采来一种草药,捣烂后敷在皇妃的伤口上,很快血止痛减,不久,断骨再续,伤口痊愈如初。皇帝大喜,亲笔题名这种草药为“骨碎补。[1]



中医观点

骨碎补有坚骨、补肾之功效。骨碎补主要是治疗破血的症状,具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对于一些疼痛,手足不适的症状也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骨碎补对一些耳鸣、肾虚以及牙疼等症状,其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2] 中医认为骨碎补性温平微苦,入肝、肾经。

各家论述

《本经续疏》论述:"骨碎补(《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言能不使瘀结者留滞,不使流动者妄行,而补苴伤折,如未尝伤折也。"

《本草求真》论述:"骨碎补,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而无逐瘀破血之治也。"

《纲目》论述:"骨碎补,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按戴原礼《症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节萆薢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

张寿颐论述:"骨碎补,甄权谓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上热下冷。盖温养下元,能引升浮之热,藏于下焦窟宅,是以可治上热下冷。李濒湖谓研末同猪肾煨食,可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痛,皆是此意,非可通治胃家实火之齿痛。阆仙朱先生,尝用以治寒痰凝滞,牙关不利,颊车隐痛之骨槽症,甚有捷验。又凡阴虚于下,而肝胆浮阳抉痰上凝之齿痛,牙槽不利,及阴寒逼阳上浮之喉痛喉癣诸症,用此亦颇有效,皆即濒湖用治牙痛之意,而阳邪实盛者,类皆不可妄试。昔人每谓此药入肾治骨,并能治骨伤碎,因得此名者,皆当识得此意,非阴虚有热之骨痛骨痿,果可以一概主治也。戴元礼《症治要诀》谓痢后下虚,不善调养,遂成痢风,则以肾之虚寒而言,此药温肾,能起骨萎宜矣。惟痢后风之脚软膝肿,亦有阴虚生内热者,则宜魏玉璜之一贯煎,戴氏此法,非可概投。"[3]

通过故事了解中草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途径。但是在具体使用这些草药时,还应该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择药配方。

参考文献

  1. [3],中医中药网
  2. [4],中医中药网
  3. [5],中药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