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哲思三问(张玉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哲思三问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哲思三问》中国当代作家张玉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哲思三问

一问:何物不长根?

被幻想支配着的人很像梦游。

比如,初涉爱河的少男少女们就曾“坚定不移地”认定,与之卿卿我我的那个伙伴肯定是天下最完美最神圣最妙不可言的“无价之宝”!就像月亮,不仅明亮晶莹,而且温馨无比!当然,把“月亮”拥在怀里的那个梦也特别甜,也像个明亮的童话。

可是,一旦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家,他们才突然发现:“谈恋爱”极像浪漫无比的抒情散文,而“过日子”则是单调乏味的应用文。“谈恋爱”时,站在面前的那个伙伴美得像“天使”, “过日子”时才发现,站在面前是的是平平淡淡的人。

他们突然从天堂回到了人间,从梦幻回到了现实。

究竟这种鬼使神差的感觉是从何时开始的,他们未必能说得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坦然承认这一变化并尽快适应这一变化的人才是清醒的,理智的,因为,正是这种“承认”与“适应”在指点着他从容沉稳地思考一个全新的课题:怎样才能无愧于这个家?如何才能完善这个家?而绝不是随随便便地从“围城”中“冲”出来,再跌跌撞撞地“杀”进另一篇“散文”!

啊!被幻想支配着的少男少女们太像在天上飞的“自由鸟”了,其状悠然,其情逸然,自然,飞得越高,落地时收获的失落感也就会越重!

于是恍然大悟,不长根的是什么?是幻想。

二问:越分越多的是什么?

答案是:爱。

比如,当一位母亲也把她的母爱慷慨地分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不幸的孤儿时,其母爱难道不是更宽广更厚重了吗?

再比如,当我们省下零花钱,把我们的爱心连同积攒下来的钱一起捐给希望工程时,我们的爱不是显得更博大更美好了吗?

于是想起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剧中有个情节,李尔王老了,欲将江山与权力均分给三个女儿,曾让她们对此表个态,于是,大女儿与二女儿立刻花言巧语,把她们对父王的爱表达得天花乱坠,李尔王听了大喜。不料,三女儿的回答却使他大怒,于是愤而驱逐了三女儿,还一举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那么,三女儿是怎么回答的呢?她的这句话就是:“父王,我当然爱您,可一但我出嫁,就将会把我的爱分一半给我的丈夫。”

请注意,就是因为这句话,李尔王居然赶走了自已的亲生女,其实他全错了,他的三女儿依然可爱之极,女儿不仅是个富有责任心的好女儿,还是个富有责任心的好妻子,如此理解女儿,岂不是更能体现出一种比大海更宽阔的深刻的父爱?

是的,对于爱,理应做宽泛的理解,那种只许对方爱自已一个的人,是狭隘的,自私的,反之,真诚地理解对方,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爱。

这叫什么?就叫“理解对方,读懂自己,才能合成轮十五的月亮。”

越分越多的是什么?的确是爱。

三问:神有无奈的时刻吗?有。

请听一个古代的小故事。

河边有庙,庙内有一尊木头佛像,佛像边还有两个木雕的小鬼。一天,一个挑担的农夫路过,发现河上无桥,就索性进庙扛起神像,将它架在河上当桥,踩着神像走了过去。不久又有一人路过,突见佛像横卧河上,就赶紧将神像扶起磕头,然后将神像扛进庙里,架妥,放好,摆正,三叩九拜后才毕恭毕敬地离去。见那人走远了,木雕的小鬼突然问了神像一句: “大王,您为何不惩罚惩罚那第一个人?”

不料神像哀叹:“就是罚,我也只能惩罚那第二个。”小鬼惊问:“为什么?”

神像回答:“第一个根本就不信我,我拿什么惩罚他?”

啊!原来神非神,神很无奈。

既然如此,新年祈福时,别求神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1]

作者简介

张玉庭,安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