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哥林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哥林多(Collins,今普遍译科林斯),基督教圣经地名。

基督教[1]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出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母亲名叫玛利亚。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2]环境。

简介

哥林多(Collins,今普遍译科林斯)位于狭窄的科林斯地峡西南部。科林斯地峡是连接希腊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重要陆上桥梁,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哥林多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商业据点。

哥林多历史悠久,希腊神话中,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就是在此地离弃他的妻子美狄亚。公元前3000~前2000年哥林多就成为古希腊迈锡尼时代著名的城市。公元前1000多年多利亚人征服了此地。公元前8~前6世纪,哥林多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发达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商业十分兴旺,几乎垄断了地中海的贸易,成为希腊最繁荣、富庶的城市。城市出产的陶器享誉地中海地区,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器皿等商品远销当时的东、西方各国。哥林多城邦凭借其强大实力,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锡拉库萨等许多殖民地。此外,哥林多在建筑艺术上造诣颇高,科林斯柱式至今仍让人们所喜爱。公元前7世纪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权,实行贵族寡头统治。希普塞卢斯(约前657~前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家族,建立了僭主统治。约公元前581年,僭主政体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数富人掌握政权的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后期,哥林多加入了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希波战争时,哥林多城邦派兵参加了温泉关、萨拉米斯、米卡列等著名战役。公元前395 ~前387年,哥林多与阿尔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结盟,在波斯支持下进行了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38 年以后 ,从属于马其顿。公元前146年,罗马总督穆米征服哥林多,下令将城市毁灭,城市被彻底摧毁,只剩几根石柱。公元前46年凯撒大帝重建哥林多城,成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亚该亚行省的中心。

“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哥林多”这是古希腊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奢侈的生活。哥林多虽然经济发达、物资丰富。但民众的道德生活十分败坏,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该城以爱神庙的妓女闻名西方世界,她们共有千余人。不少达官显贵为得到她们而支付天文数字的费用。

公元51年左右,使徒保罗来到新建的哥林多城,在这个崇拜物质、性欲和偶像的希腊城市建立一个新教会。在此,保罗写了著名的《罗马书》,在信的开头他痛心地指出了当地人的堕落(罗:1:24-32)。保罗在这里平时和虔城的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同住,同制帐棚,安息日则到会堂讲道,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徒:18:1-4)。保罗在哥林多宣教长达18个月,收效甚大,福音以哥林多为中心传至亚该亚行省其它地区(林后1:1,9:2)。保罗离开不久,亚波罗接替了他的事工。之后,保罗又两次访问哥林多。

著名的《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是保罗为哥林多教会而写的。《哥林多前书》共16章,为保罗在以弗所宣教时所著。保罗针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派系之争及乱伦行为,痛斥派系斗争不当,申斥乱伦之罪和说明婚姻、吃祭物、死人复活、爱心及敬拜规范等问题。《哥林多后书》共13章,为保罗在马其顿所写。主要夸赞哥林多教会大多数信徒痛改前非、弃恶从善。并为使徒辩护,催促教会紧快完成给耶路撒冷教会捐款事宜,奉劝教会中未悔改者尽块悔改。

参考文献

  1. 宗教文化:什么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网,2015-02-05
  2. 信仰的实质,豆丁网,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