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响葫芦)
前往: 導覽搜尋

空竹,又被稱為空鐘、空箏、扯鈴、風葫蘆、響葫蘆、地鈴、嗡、胡敲,為一種中國傳統玩具,發源於北京一帶。玩這種玩具的活動稱作抖空竹、抖空鐘、抖地鈴、抖嗡等等。現通常為塑膠材質。

歷史發展

抖空竹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曹植即寫過一首詩《空竹賦》;宋朝時期,宋江也寫過一首關於空竹的詩:「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宵,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漫徒勞。」;明朝帝京景物略》春場中有童謠「楊柳而青,放空鐘」,證明空竹在中國歷史上已有較久的歷史。

空竹是一個底面圓形、側面雙凹的木質物體。抖空竹是用一根兩端有把手的繩抖動轉動或拋起空竹,具有很強觀賞性,可以強身健體。傳統的中國空竹有挖哨,隨着旋轉速度加快會發出聲音;在外國又稱中國溜溜球,而歐美所使用的空竹一般以較軟的塑膠材質製成,沒有哨,不會因為發聲而消耗能量。某些歐美制的空竹中心還有軸承系統,能夠讓轉速維持更久。

空竹是一種音響玩具,有如放陀螺一樣,在高速旋轉作用下,底盤周圍的開口同時發聲。最早起源自天津「悶葫蘆」,無聲無息,到了清朝始能出聲,康熙年間柴桑《燕京雜記》說:「京師兒童,有抖空竹之戲,截竹為二短筒,中作小干,連而不斷,實其兩頭,竅其中間,以繩繞其小干,引兩頭摟抖之,聲如洪鐘,甚為可聽。」

孫殿起《琉璃廠小志》記載:「空竹亦名空鐘,能抖出種種花樣,擺攤人均擅此技,藉此以廣招徠。」坐觀老人《清代野記》載:「京師兒童玩具,有所謂『空鐘』者,即外省之『地鈴』。兩頭以竹筒為之,中貫以柱,以繩拉之作聲。唯京師之空鐘其形圓而扁,加一軸,貫兩車輪,其音較外省所制清越而長。」鄧雲鄉在《魯迅與北京風土》中說:「中間有根尖軸的小空竹,纏上線一抽,丟在地上旋轉,嗡嗡作響,叫『風葫蘆』。」

18世紀時,空竹隨着歐洲外交使節流傳到法國,法國巴黎即有空竹的俱樂部和比賽,空竹變成一種時髦的運動,在拿破崙的宮廷中出現了第一個木製空竹;後來英國人也迷上了此神奇的小玩意兒,他們稱之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很快地受到廣泛歡迎;1960年,法國人Gustave Phillipart做出由兩個金屬杯合成的空竹,周圍用舊輪胎皮包裹保護着,此為西式空竹的由來。如今空竹已經遍及世界各地,同時每年例行舉辦的世界雜技大賽中也有空竹的項目。

台灣曾有選手陳姿吟獲得國際雜耍協會空竹組金牌、江淑惠獲得銅牌,林韋良獲得舞台組金牌。以及台北體育學院參加職業性中國武漢國際雜技大獎賽以空竹節目獲得銀獎,為台灣參加雜技比賽最佳成績。

北京現有北京空竹博物館[1],是北京首家空竹專題博物館。

近年來空竹表演團體興起,舞鈴劇場、赤山表演藝術坊和其他表演團體在國際上都頗受歡迎。

特徵

空竹分為單輪和雙輪。雙輪空竹比單輪空竹容易操作。早期的圓盤四周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若小哨口為高音孔,以各圓盤哨口的數量而分為雙響、四響、六響,直至三十六響。

招式

一般常見招式有:蜘蛛結網[2]、拋接鈴變化、關渡大橋、望月、蜻蜓點水、金雞上架、猴子翻筋斗、鯉躍龍門、空竹繞腳、金手指等。

視頻

空竹 相關視頻

小學生朗誦《空竹賦》
《空竹秀》

參考文獻

  1. 單位介紹,北京空竹博物館
  2. 從鈴開始-雙輪空竹基本動作《蜘蛛結網》,優酷,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