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玛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哈玛星原是"滨线"的日文发音,本来是指从高雄港车站延伸至凑町渔场(鼓山渔市场)的滨海铁路,现在是盐埕区西边的南鼓山地区俗称,包含日治时期的寿町、新滨町、凑町等地,是当时高雄最繁华的地区,因应明治41年(1908年)的打狗港第一期筑港计划衍生出的打狗市街计划,用港口挖深后的废土填平这块原是沙洲林立的海滨,是当时高雄首次实施的都市计划,随后第二期筑港计划,填平盐埕区所有盐田,濑南盐场成为历史名词,这些建设都也大大影响盐埕、南鼓山、旗津、苓雅寮与高雄港未来的发展。[1]
简介
高雄南鼓山地区的哈玛星,原为海埔地,日本人以填海造陆方式新建了寿町、新滨町、凑町等新生地,并建了两条滨海铁路以运送鱼货,日人称为滨线(Hamasen),因而名为“哈玛星”。
在高雄的城市发展史上,哈玛星拥有许多“高雄第一”的纪录。它是高雄市最早的行政中心:1920年日本人将打狗(高雄)设为郡,郡役所即设于此;1924年高雄设市,市役所也设在此。哈玛星也拥有高雄第一座现代化整齐的街道,区内拥有现代化的新式码头、铁路、停车场;亦是高雄最先使用自来水、电力、电灯、电话的社区。高雄第一座小学(今鼓山国小)和第一所现代化市场(今鼓山市场),也都位于此。
二次战后,国民政府重建在大战中被美军轰炸毁坏的高雄港,并将高雄市渔会设址于哈玛星,一度带动外来移民和商家进驻。但随著渔业资源枯竭、凋零,加上1984年渔会迁往前镇,使得渔业起家的哈玛星失去了经济活动的舞台。渔业没落后的哈玛星辉煌不再,似乎仅成了通往西子湾的大型游览车进出通道,或是开车游客前往旗津吃海产的停车场。社区内的主要干道虽有许多游览车来回穿梭,留给哈玛星人的却只有拥挤的交通和废气,而少有在地消费。
2012年2月,高雄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在网站上公告“鼓山广三辟建工程”计画案,准备将哈玛星新滨老街的整排日式木造老屋拆除,兴建为停车场。关心哈玛星文史保存的一群文史工作者与在地居民在得知消息后,透过脸书串连成立“打狗文史再兴会社”,并且发起集体行动,呼吁高雄市政府暂停此一计画。因为彼时台北文林苑事件争议正热,高雄市政府于是在3月27日紧急召集各局处研商因应方案,决议暂缓拆除,朝保留历史街廓的大方向,拟将该处街廓规划为文化保存示范广场。
新滨老街的拆除危机,似乎带来哈玛星社区重生的转机。“打狗文史再兴会社”在抗争之后正式立案成立,并且在新滨老街上由居民出借的老屋改装成为办公室,办理各项文化演讲、木工人才培训等活动,每月第二个星期日,更定期举办新滨老街市集,逐渐累积各界对于哈玛星文史价值的了解与重视。近一两年来,高雄市政府积极推动发展“邮轮观光”产业,紧邻高雄港旁的哈玛星社区,成为国外游客下船后的游览路线之一,也成为哈玛星再发展的另一推力。
因此,尽管哈玛星在渔业没落后经济活动萧条,但做为高雄现代化发展的起始地,以及紧邻高雄港的港埠城市条件,这个老社区的文史与观光价值有著无限潜力。然而,哈玛星居民对于社区发展的想像和需求是什么?什么样的观光或经济发展活动符合在地居民利益,同时能兼顾文史保存的进步价值?在哈玛星再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希望借由更多的讨论,重新激荡在地居民的共识、认同与行动。本次愿景工作坊将是这项尝试的开始。
今日的哈玛星行政区域涵盖高雄市鼓山区的十个里:登山里、峰南里、丽兴里、新民里、延平里、维生里、惠安里、寿山里、哨船头里、桃源里,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103年的统计资料,居住户数共计4532户,人口共11331人。[2]
影片
参考文献
- ↑ 哈玛星传奇:武德殿、打狗铁道故事馆、雄镇北门、打狗英国领事馆,背包客栈。
- ↑ 哈玛星介绍,哈玛星愿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