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和贾舍人早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贾舍人早朝》
岑参与友人在一起上早朝的路上有感而作

和贾舍人早朝》是岑参所做的一首七律诗。此诗是作者与友人在一起上早朝的路上有感而作。[1]

此诗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

作品原文

和贾舍人早朝[2]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原文解释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词语解释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金阙:金殿。

4、开万户:宫殿的千门万户都开了。

5、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6、剑佩:身上挂佩剑的官员。

7、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作品鉴赏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很有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是唐朝边塞诗人,享年约55岁,天宝进士,其诗与高适齐名,长于七言歌行。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任州刺史,但是父亲的去世,使家族开始衰落,所以早年贫苦,从兄就读,纵览史籍,遂有天宝进士,后来从军边塞,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对边塞的景色和战争描写壮观,瑰丽。从军多年之后,从诗风上能看出来,岑参浪漫色彩少点,壮丽的边塞风光多一点。

我们都知道岑参是边塞诗人,除了边塞以外还有感叹身世、曾与答于朋友的诗、山水诗等。所以他的诗具有多方面的。所以也可以考究一下他的其他诗作,从中能了解到出塞之前的最求与心性。他的诗意境新奇,这里可以看出出塞前,岑参过得还算闲适。出塞后,就多了瑰丽之色。

一般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境的变化。可能有好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更甚至让诗风大变等。古人抒发情感常用的就是吟诗作赋,把自己的所想,所看,所思记录在他们的诗歌当中,如遇大的变故,诗风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岑参亦是这样,之前描述的都是闲适的生活,而后描写的都是边塞生活,他的诗得到了开阔。并且雄壮,大气,瑰丽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也许环境的变化能让人成长,能让你学到之前没学到的东西。所以岑参的诗才变的开阔,就像成长了一样。

在外久了,不免就会思念家乡,所以岑参的诗也有怀念家人,思念家乡的诗。如果你读过很多诗歌,一些边塞诗就会抒发想念家乡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还有一些想念亲人和想要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人生在世,有人图一生平安,有人图功名利率,有人图亲情等等。人活在世上就有所求。岑参所求,在他的诗中就会发现。

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风有些感伤和感慨,比起边塞诗就有些逊色了。在此期间的诗多了忧郁,少了些浪漫豪情。后来岑参二次从军,他的诗歌又以抒发报国为主的诗歌,这种跟高适相像。所不同的是他多描写了边塞风光,而高适描写有同情士兵的诗。这主要是两人的出身和经历不同。

他也会向民歌学习,他所创造的民歌有关的诗歌,流传很广,各族人民都喜欢。岑参写的方面真的很广,让我感受到他是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想当然厉害的任务,咱们在课本里学到很多他诗,虽然不能完全感受他当时写此诗的心境,但能通过古人的诗,了解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也是很好事。[3]

视频

撒贝宁现场朗诵《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