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理脾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中理脾丸用於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腸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見上述證候者可用之。
藥方組成
黨參、茯苓、法半夏、枳實(去瓤麩炒)、香附(醋炙)、六神曲(麩炒)、白朮(麩炒)、時草、木香、厚朴(姜炙)、廣藿香、麥芽(炒)、蒼朮(米泔炙)、陳皮、砂仁、豆蔻、南山楂、萊菔子(炒)。
製法
上方為細粉,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功效與主治
理脾和胃,益氣和中。用於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脯痞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不調。
臨床應用
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胃神經官能症及消化不良等。
- 用本方治療各種類型的慢性胃炎30例,結果顯效7例,有效15例,無效8例;
- 治療胃腸功能紊亂(胃神經官能症,慢性結腸炎)76例,結果痊癒13例,顯效24例,有效29例,無效10例。
藥理研究
本品有雙向調節胃腸平滑肌、抗潰瘍、抑菌、助消化作用。方中木香、陳皮、香附、甘草、蒼朮、藿香等對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而厚朴、砂仁、豆蔻等具有興奮腸管平滑肌作用。甘草、茯苓、陳皮、厚朴等對胃潰瘍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厚朴、木香、藿香等還具有較廣泛的抑菌作用。藿香所含揮髮油能刺激胃粘膜,促進胃液分泌。山楂、麥芽、神曲等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合用可起助消化、除脹滿作用。[1]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劑型與規格
丸,每丸9g。
注意事項
- 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 診斷明確的萎縮性胃炎者不宜用本藥。
- 脾胃陰虛之口乾、大便於、手足心熱者不宜服用。
- 孕婦忌服。
- 服藥3天症狀無改善或出現其他症狀時,應立即停用併到醫院診治。[2]
- 小兒用法用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3]
貯 藏
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