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兰河呼呼的风(丐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呼兰河呼呼的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呼兰河呼呼的风》中国当代作家丐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呼兰河呼呼的风

——写于萧红去世75周年之际

那是1999年6月,其时呼兰河的萧红(1911.6.1-1942.1.22)已逝去57年;如果活着,她也不过才“米寿”——电视上常见耄耋老人在那儿侃侃而谈。

呼兰县城呼呼地刮着风,风中夹着沙土,路边还残留着雨后的泥泞。“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呼兰河传》)若干年后的呼兰城还是“小春”(萧红,《后花园》)印象中那样。

问过几位呼兰人,我才找到萧红故居。

长长的青砖围墙,显然围着一个很大的院落。青砖围墙中间,开出一扇小门;进了小门,豁然开朗,庭院深深,古风习习。门里一位似闲坐、似看家的妇女很客气地讲要买票、要登记(这一点很特别)。于是,我便2元钱看了一回萧红故居。这2元钱也许是为了建立一种规矩和尊重,但绝不是一种价值体现。今天,2元钱能买什么?在呼兰县城,可以买到一张萧红故居门票;而这张2元钱的门票正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界定。

蚀旧了的“萧红故居”匾挂在正房门上。正房五间,青砖青瓦,中间开门。正房前一座花坛,上面零星地开着花。花和绿草簇拥着一尊白色萧红塑像。

《呼兰河传》中,萧红一再说我家、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大概也就这样吧!马蛇菜大菽茨狗尾草爬山虎、胭粉豆还那么随意地生长着、盛开着,家雀、蝴蝶蜻蜓蚂蚱蜜蜂还那么自由地飞着、跳着……未经人工的生意盎然,容易被多愁善感的人看作是荒凉;这种荒凉,恰恰是一种美,如沈从文的边城那样的平静而自然的美,而“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而“无美不殇”——秋冬时真正的荒凉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殇”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不见有其他游人,但买票登记时我注意到,这里是一直有人来的。1986年端午节,萧红诞辰75周年那天(而今她整整去世75周年),她的故居修复开放,至今已有百万中外名人、游人来过,萧军来过,端木蕻良来过,赵淑侠来过……日本人来过,俄罗斯人来过,美国人来过,加拿大人来过……怀着崇敬,今天我来过,今后还会有人来。

所谓萧红故居,她只住了19年。19岁那年,她逃婚离开了这里,离开了她只要记起来便觉得“苦”的“故居”,离开了就没再回来。因此,她被父亲开除了祖籍,断绝了父女关系。那时,母亲早已在她听着父亲和继母“说话”、独自一人跪在窗前数星星、不肯让祖父哄睡的前不久离开了人世。

故居的屋舍已有了90余年的苍老;90年的苍老足以让人悲怜,再冠以“萧红”,便更令人生出无限感伤感慨!萧萧落红无颜色,呼呼熏风有悲情。

故居东西各两间穿堂屋,西边两间摆挂着展品和资料;东边两间保留着原貌,陈列着一些萧红的遗物。“故居”落成的第三年,萧红出生在东边第二间;典型的北方民居,火炕苇席还在,家织印花布棉被还在,衣柜、梳妆台还在,而萧红——早已不在了,早已不在这里了,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了。

祖母去世时,“小春”才得以走到街上,才得以看到比街稍远的呼兰河,才开始跟祖父学诗,才变得“聪明了”;于是,才四五岁的她想:“将来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没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呼兰河传》)哪曾想,她一走走得太远了——逝于香港葬浅水湾,且走得太快了——“她到死还是一个青年”(姜志军等《评〈呼兰河传〉》)啊!

找遍西屋东屋、南院北院,我也没能找到一点儿可以造就一位作家特别是女作家的佐证。“呼兰(江北)胡子不开面”,出几个胡子、土匪、军阀我们都不会惊讶,偏偏在如此穷乡僻壤就出了一位萧红这样的“最有希望的”(鲁迅)女作家,感伤感慨之余,我只能肃然起敬,对着那些正“尘封”着的和依然“荒凉”着的。

——作家或名人都是有出处的,堂皇的或僻陋的;反过来讲,什么环境都造就人才,文学的或政治的等等;知道这两方面,再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你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向着大或不太大的目标奋进了。

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我越看心情越沉重;看过5间老屋,仿佛看过萧红悲凉、抗争的31个有生之年。屋外,二十世纪末的阳光正平静地照着平静的故园,我却以不平静的心情直面萧红那略显粗糙的塑像和那5间老屋。当我把一朵鲜红鲜红的花和那苍白苍白的塑像构图在一起,我竟满怀凭吊(萧红墓在广州)!

难得萧红故居边的小商店里还有许多关于萧红的书画卖,更难得卖者老妇人竟能很热情、很详熟、很有见解地介绍萧红和那些和萧红有关的书画:“这本《人鸟低飞》写得很好,我全看了。人鸟低飞,那个年代,人和鸟都得低飞……”我也已经看到了《人鸟低飞》和作者名。虽然书画与杂货、故居与商店混邻在一起很不协调,让人不甚舒服,但如今在此能有这样的仅有应该说已是不易且很可喜的了。

当我看到两个着夏季短装的少女走过萧红故居那长长的青砖围墙时,我方感到自己才真正走出“萧红故居”、走出“萧红”,并复又走回“当代”社会。无人同进出共徘徊,我是沉浸易自拔难。

我想,呼兰人的生活应该不会再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不记住过去也不希望未来”(据《呼兰河传》)那样子了吧?

我没有去看呼兰河,但我听见呼兰河在已不那么呼呼的风中淙淙地流淌着……

随后几天,在我的旧居,我又12.8元地看了一回《人鸟低飞》。王小妮的《人鸟低飞》把“萧红流离的一生”写得浪漫凄婉、哀怨感人。[1]

作者简介

丐丏,男,本名张新春,辽宁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