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张耒的作品。
张耒(zhang lei)(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1]。
“ |
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 嫁后妍媸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 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监中色。不如江上两鹭鸶,飞去飞来一双白。 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谩说鲤鱼能托信,只应明月见人愁。 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 白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值。 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河中逢潬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 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 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万古情悠悠。 情悠悠兮何处问,倒泻长淮洗难尽。只应化成淮上云,往来供作淮边恨。 |
” |
— [北宋]张耒 |
人物生平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后迁居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母亲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
少小好文
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年),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2]。
视频
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张耒简介,古诗文网
- ↑ 烟雨夜读 | 请君试采中塘藕,莫道心空却有丝,搜狐,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