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如松」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献来源
YH對話 | 貢獻
文献来源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如松]]'''
 
| 姓名    = '''[[周如松]]'''
 
| 圖像    =  
 
| 圖像    =  
[[File:周如松1.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41902fb0fb13847.jpg?size=400x384 原图链接]]]
+
[[File:周如松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41902fb0fb13847.jpg?size=400x384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91%A8%E5%A6%82%E6%9D%BE/3792993/0/c75c10385343fbf2bee7dcefb87eca8064388f3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 圖像說明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2年4月24日
 
| 出生日期 = 1912年4月24日
行 10: 行 11:
 
| 職業    = 金属物理学家,教授
 
| 職業    = 金属物理学家,教授
 
| 知名原因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金属物理》</br>《》</br>《卢沟桥》</br>《风云儿女》</br>《丽人行》。
+
| 知名作品 = 《[[ 金属物理]]
 
}}
 
}}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她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金属物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真理,素以勤奋、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称。她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将永远鼓舞晚辈们为祖国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她是我国著名的[[ 物理学家]] 和杰出的[[ 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金属物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真理,素以勤奋、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称。她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将永远鼓舞晚辈们为祖国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
<ref>[http://www.baike.com/wiki/%E5%91%A8%E5%A6%82%E6%9D%BE 周如松]互动百科</ref>
 +
 
 
==人物简历==
 
==人物简历==
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
*1934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 物理系
  
193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物理系
+
*1936年留学[[ 英国]][[ 伦敦大学]] 物理系
  
1939年获博士学位
+
*1939年获博士学位
  
1940年回国先后在四川华西大学,四川北碚复旦大学数理系任教授
+
*1940年回国先后在[[ 四川]] 华西大学,四川北碚复旦大学数理系任[[ 教授]]
 +
 
 +
*1945年回武汉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
<ref>[http://xuewen.cnki.net/R2008090050002142.html 周如松]中国知网</ref>
  
1945年回武汉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生平经历==
 
==生平经历==
周如松教授生 于1912年4月,193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物理学界解放前仅有的几位女博士之一 。1940 年初她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在四川华西大学数理系,复旦大学数理系任教授 ,1945 年后一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授。
+
 
 +
 
 +
*1912年4月, 周如松教授 [[湖南]][[长沙]]
 +
 
 +
*193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
 +
 
 +
*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
 
 +
*1939年获[[ 哲学]][[ 博士]] 学位,是我国物理学界解放前仅有的几位女博士之一
 +
 
 +
*1940 年初她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在四川华西大学数理系,复旦大学数理系任教授
 +
 
 +
*1945 年后一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授。
 +
 
 
==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
 
 周先生在伦敦大学攻博期间,从事单晶体范性形变的研究,在金属单晶范性形变规律的早期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她在导师[[Andrade]]教授的指导下,在总结前人关于立方晶体的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体心立方晶体滑移面并不完全确定的问题,周先生与其导师共同提出了金属的熔点及其形变时的温度可能影响体心立方滑移面的论断,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了他们的论断,这在当时是堪称一流的工作,解决了当时金属物理学中令人关切的问题。其后,她又与导师一起共同提出了能表征形变温度对体心立方晶体滑移面选择影响的参量公式,提出了滑移面随此参量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周先生在伦敦大学攻博期间,从事单晶体范性形变的研究,在金属单晶范性形变规律的早期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她在导师[[Andrade]]教授的指导下,在总结前人关于立方晶体的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体心立方晶体滑移面并不完全确定的问题,周先生与其导师共同提出了金属的熔点及其形变时的温度可能影响体心立方滑移面的论断,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了他们的论断,这在当时是堪称一流的工作,解决了当时金属物理学中令人关切的问题。其后,她又与导师一起共同提出了能表征形变温度对体心立方晶体滑移面选择影响的参量公式,提出了滑移面随此参量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行 31: 行 49: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此一开创性贡献长期为学术界所引用,在中国物理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2003年三八妇女节中国物理学会专文报道了五位尚健在的最有成就的女物理学家,周先生名列其中。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此一开创性贡献长期为学术界所引用,在中国物理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2003年三八妇女节中国物理学会专文报道了五位尚健在的最有成就的女物理学家,周先生名列其中。
  
 周如松教授回国后一直执教讲坛,作为物理系学术带头人,为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学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物理系的热力学统计物理、金属学、金属物理、晶体缺陷与范性强度、专业英语等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程都是由周先生首次开出,然后交给年轻教师 。1954 年她领导创建了金属物理专业,并指导晶体缺陷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6 年培养出第一批金属物理专业毕业生。至文革之前,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已办成国内同类专业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也是最有影响的专业之一。文革后,她肩扛重振专业的重担,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数十年教学基础上,主编了《[[金属物理]]》教材(上、中、下三册),1995年12月该套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她还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
+
 周如松教授回国后一直执教讲坛,作为物理系学术带头人,为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学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物理系的热力学统计物理、金属学、金属物理、晶体缺陷与范性强度、专业英语等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程都是由周先生首次开出,然后交给年轻教师
 +
 
 +
1954 年她领导创建了金属物理专业,并指导晶体缺陷方面的研究工作
 +
 
 +
1956 年培养出第一批金属物理专业毕业生。至文革之前,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已办成国内同类专业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也是最有影响的专业之一。
 +
 
 +
文革后,她肩扛重振专业的重担,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数十年教学基础上,主编了《[[金属物理]]》教材(上、中、下三册),1995年12月该套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她还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
  
 
==社会贡献==
 
==社会贡献==
 周先生排除万难倡导科学研究,建立了内耗研究室,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周先生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不顾年老体弱,继续培养研究生,带领年轻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在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玻璃以及非晶磁性合金特性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果。周如松先生几十年来,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为国育才。她以慈母良师的形象,为中国后辈物理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
 周先生排除万难倡导科学研究,建立了内耗研究室,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
 
 +
文革后,周先生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不顾年老体弱,继续培养研究生,带领年轻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在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玻璃以及非晶磁性合金特性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果。
 +
 
 +
周如松先生几十年来,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为国育才。她以慈母良师的形象,为中国后辈物理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
<ref>[https://baike.sogou.com/v62934841.htm?fromTitle=%E5%91%A8%E5%A6%82%E6%9D%BE 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搜狗网</ref>
 +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物理學家]]
 +
[[Category:教授]]
 +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0年5月21日 (四) 06:36 的最新修訂

周如松
出生 1912年4月24日
湖南長沙
國籍 中國
別名 ZhouRuSheng
職業 金屬物理學家,教授
知名作品金屬物理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她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傑出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金屬物理科學研究與教學,孜孜不倦探索科學真理,素以勤奮、嚴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誨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稱。她高尚的道德風範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影響了幾代科學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將永遠鼓舞晚輩們為祖國的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1]

人物簡歷

  • 1939年獲博士學位
  • 1940年回國先後在四川華西大學,四川北碚復旦大學數理系任教授
  • 1945年回武漢大學物理系任教授

[2]

生平經歷

  • 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
  • 193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
  • 193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是我國物理學界解放前僅有的幾位女博士之一。
  • 1940年初她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先後在四川華西大學數理系,復旦大學數理系任教授,
  • 1945年後一直任武漢大學物理系授。

個人成就

周先生在倫敦大學攻博期間,從事單晶體範性形變的研究,在金屬單晶範性形變規律的早期研究中有創造性貢獻。她在導師Andrade教授的指導下,在總結前人關於立方晶體的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實驗結果的基礎上,針對體心立方晶體滑移面並不完全確定的問題,周先生與其導師共同提出了金屬的熔點及其形變時的溫度可能影響體心立方滑移面的論斷,自行設計實驗裝置進行研究,實驗結果證實了他們的論斷,這在當時是堪稱一流的工作,解決了當時金屬物理學中令人關切的問題。其後,她又與導師一起共同提出了能表徵形變溫度對體心立方晶體滑移面選擇影響的參量公式,提出了滑移面隨此參量增加而變化的規律。

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此一開創性貢獻長期為學術界所引用,在中國物理學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2003年三八婦女節中國物理學會專文報道了五位尚健在的最有成就的女物理學家,周先生名列其中。

周如松教授回國後一直執教講壇,作為物理系學術帶頭人,為學科建設、師資培養、教材建設、科學研究和學風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物理系的熱力學統計物理、金屬學、金屬物理、晶體缺陷與范性強度、專業英語等基礎理論課與專業課程都是由周先生首次開出,然後交給年輕教師。

1954年她領導創建了金屬物理專業,並指導晶體缺陷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6年培養出第一批金屬物理專業畢業生。至文革之前,武漢大學金屬物理專業已辦成國內同類專業培養學生最多的專業,也是最有影響的專業之一。

文革後,她肩扛重振專業的重擔,辛勤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在數十年教學基礎上,主編了《金屬物理》教材(上、中、下三冊),1995年12月該套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她還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

社會貢獻

周先生排除萬難倡導科學研究,建立了內耗研究室,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文革後,周先生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不顧年老體弱,繼續培養研究生,帶領年輕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在形狀記憶合金金屬玻璃以及非晶磁性合金特性研究中做出了重要成果。

周如松先生幾十年來,淡泊名利,不事張揚,為國育才。她以慈母良師的形象,為中國後輩物理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