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翼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翼翚(1887—1958年) 满族人,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一代宗师·原籍东北铁岭,寄居北京、出身于书香门第。

基本内容

吴翼翚(1887—1958年) 满族人,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一代宗师[1]。原籍东北铁岭,寄居北京、出身于书香门第。

幼年时,他随祖父迁官到达开封。开封古都、民间习武风盛。幼年的吴翼翚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喜爱上了武术。但是,当时的儒文世家重文轻武,根本就不允许他提学武一字,祖传的家训只让他学优而作宦游。家门内禁绝习武;而家门外,幼少的吴翼翚则与同学私约,往铁佛寺观看僧侣练武,从观看中学习一二,偷偷练习。

光绪二十二年(1897),吴翼翚10岁,随家迁往省城,家住老官街,吴翼翚的祖父经不住孙子再三的缠说,有意无意间又受到深藏武功的密友范固国的影响,这才开始稍微注意中华武学,逐渐了解到中华武学并非肤浅的卖弄拳头,而是确有深厚功底的文化传统。老祖父思想一有改变,便替孙子物色优秀拳师。其实,在老官街一带,就有燕赵武术名家阎国兴等人。老祖父便择吉日领孙子去拜了师。

阎国兴先让他学习韦驮功、三盘十二势、六合八法、二十四气导引术、陈搏老祖睡功法及长短器械。两年多后,范固国又介绍名家陈光第给少年吴翼翚,陈光弟与阎国兴同宗,也为希夷一门,只是各臻不同妙境而已。吴翼翚有幸得到二位大师的朝夕砥磨,渐渐能够运用自如、应变有方了。过了五载,吴家迁回京都,离开了阎、陈二位老师,但二位老师的精妙奇瑰之处,已基本上被少年吴翼翚掌握。在以后的日子里,吴翼翚仍然朝夕习练,荟萃精研,渐明奇正、知虚实,得生生不已之妙。

吴翼翚还有一段学习吕红拳的经历。时间是在清末辛丑年(1901年),也就是少年吴翼翚离开省城返京都后不久;地点却是汴梁,亦即今日之开封。吴翼翚的老师叫宋清文。宋清文与阎国兴是至交,所以,他乐意授艺吴翼翚。

这吕红拳很有些来历,据说唐代即有,当时道家许宣平曾著书立说,写下《子母连环拳》,在当时颇有声誉。此拳后经登封李逢源传于世,但这时的拳还是吕红拳的前身。吴翼翚后来著《吕红八势述义》,认为吕红拳是明代著名技击家吕红所传。吴翼翚的老师宋清文是河北青县人,受其父宋老迈传教,宋老迈则师承河北大名邓展熊,邓由师从李逢源。拳传关系明晰。吴翼翚连学六合八法与吕红八势,在当时的青少年中已是寥苦晨星的人物了。

1903年,吴翼翚以武在北京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吴翼翚在课余暇时,坚持独自练武,并且坚持周末例假之时,散步于郊外的下闸观章庵一带,找一块幽静处,完整的复习武术。他注意到在观音庵旁的石桌旁,常有两位老者在弈棋。这二老意态闲雅、潇洒,其中一老银髯白发,飘然有仙者之态。他不便鲁莽地打搅二老弈棋之兴,当然,也实在不知他们中有神功仙技,只是兀自专心致志的练拳。终于有一天,老者开口了:“这位少年俊秀,练武真是刻苦,可谓心诚志纯,难得难得!”吴翼翚惊诧间发现那仙姿鹤首的老者满面笑容,马上明白这是不寻常之辈,惶恐中还有几分虔诚地上前施礼。那位老者更加喜悦,先问了几句吴翼翚师承及籍贯等话,然后欣然起身,即兴表演了片刻。吴翼翚注意观看,不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即向收式坐下的仙姿老者叩首,要求拜师。他说,他太高兴了,从来没见过心意六合八法打得这么神妙,不知老师父仙名为何。老者嗬嗬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原来,他便是心意六合八法之翘楚陈鹤侣大师!他十分高兴地收下了吴翼翚这个徒弟。

尔后的两年,吴翼翚潜身心于陈鹤侣指点的心意六合八法门中。他逐渐明白,心意六合八法门也是“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拳种体系;八法为先天之学,完全要求学练者心诚,非至诚而不能达理。这就是常言所谈的,心正则意诚,意诚可以通神明。

吴翼翚认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理论深奥,既有形意拳的整劲、崩劲、螺旋劲的内涵,又有八卦步法的变化之虚实,且有太极拳的刚柔缠绵之劲,颇具内家三拳阴阳变化之妙境。

弟子、学生皆不平凡。

吴翼翚熟谙形意、八卦、太极、少林多种拳种,学练了心意六合八法之后,便不再练其他拳种了。而这种高层次的内家拳法经他掌握形神并用之后,意在他身上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他的技艺大进,非寻常拳脚功夫者可比;二是他的性情越发变得恬淡自然,不求名利,远避事非,潜心精研。他的技艺水平得到王芗斋先生的称赞,并非偶然。他在上海教拳授艺,投在他门下的,有好多身怀绝技、占据一方的掌门人或武术名家。

后来在吴翼翚的“学生”和“弟子”中,如张文广、何福生、吴江平、蒋浩泉、季九如、何秀媛、李锡恩、傅淑云、陈玉和、赵道新、韩樵、张长信、梁子鹏、陈亦人、谭兆生、陶炳祥等,后来均是国内甚至世界扬名的武术家

1936年,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仰慕其文武全才,特派李子懋三次登门拜候,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编纂委员会主任;1948年,再被张之江聘为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兼国术系主任。他能在中央国术馆处于教务处长这个地位,足见其功力非凡。

他的寄传弟子赵道新曾在赠吴师的图章上刻有两段评语:

赵说:“余十五好拳剑,遇张师兆东于津门,幸蒙所传,略窥梗概,年二十挟技走江湖,期有所遇,凡五载终无所得。二十二年托迹海上,邂逅吴师翼翚,盖师道中之翘楚而陷逸者也;蒙授心意六合八法,朝夕琢磨未敢稍辍。庶几得,偿夙愿。暇时,亦铁笔,故不揣愚拙。敬治一方,谨吴师鉴。”

又说:“吴师负济世才、怀绝技不为人知,亦不求人知。晚号逸叟,盖所守者不同……”从这段评语可知吴翼翚的武功与人品之高。难怪张之江曾赞语道:“一代宗师,千秋武圣。”

建国后,吴先生任上海电力公司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兼任沪西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1957年,被陈毅市长聘为第一批上海市文史馆员,专门研究武术史料;1958年3月29日在上海辞世,享年73岁[2]

视频

吴翼翚 相关视频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