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凤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凤平

图片来自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    广东顺德

学历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1981)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文凭(1982)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1985)
      香港理工大学文学硕士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2005)

出生    1957年

性质    香港学者

吴凤平博士(Dr. Dorothy Fung-Ping NG,1957年

简介

香港学者,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研究粤剧的专家,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曾任香港大学粤剧教育研究及推广计划总监、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她致力于中文教育、并研究粤剧及拓展粤剧教育。[1]

经历

吴凤平,籍贯广东顺德,1957年出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中文系。于1982年及1985年分别获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文凭及文学硕士(语文教育)学位。之后获香港理工大学中国语言学文学硕士(优异),新加坡区域语言中心应用语言学文凭,2005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3]

吴凤平致力于中文教育,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学、教学语言媒介、课堂话语分析、阅读教学、易学等。近年亦专注于粤剧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学习研究,曾在香港大学主持“粤剧编剧”研究计划,并曾以专家身份担任多个谘询委员会委员,包括: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委员、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博物馆专家顾问等。[4][5][6][7][8]

吴凤平研究粤剧及拓展粤剧教育。曾在香港大学主持“粤剧编剧”研究计划。她曾主持“粤剧小豆苗──粤剧融合中国语文科新高中课程及评估计划”,著书及编纂教材,并给学生讲解粤剧经典《帝女花》和《紫钗记》等故事;著书《梁醒波传──亦慈亦侠亦诙谐》,作为中学通识科参考读物;编纂粤剧教材《戏棚粤剧与学校教育》作为戏棚粤剧融合新高中课程的教材及课程设计参考。[9][10]她编撰出版香港首部粤剧编剧课程专书:《粤剧编剧基础教程》,讲述“粤剧本体知识”,论述“经典剧本赏析”和“编剧技巧漫谈”。[11]

2012年,她跟随香港粤曲表演艺术家梁素琴学习粤曲子喉,之后出版《素心琴韵曲艺情》一书,记述梁以忠、梁素琴父女之艺术成就,并剖析梁素琴独创之“琴腔”。[12][13][14]她亦推广以“舞台官话”唱粤剧的“古腔粤剧”:岭南八大曲之一的《辨才释妖》。[15]

学术著作

  • 吴凤平(2015):《素心琴韵曲艺情》。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01 。
  • 吴凤平(2015):〈从易经看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以师卦为例〉,《廿一世纪董事》(页38-39)。香港:香港董事学会。
  • 梁以忠、梁素琴、吴凤平等(2014):《岭南馀韵 : 梁以忠、梁素琴:岭南八大曲唱腔艺术研究及传承》。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87 。
  • 吴凤平、陈钧润(2013):《叶绍德粤剧剧本精选(汉英双语)》。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47 。
  • 林伟业、吴凤平、卢万方等(2012):《戏棚粤剧与学校教育》。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92 。
  • 叶绍德、阮兆辉、吴凤平(2011):《粤剧编剧基础教程》。香港:香港八和会馆及八和粤剧学院。ISBN 9789881956354 。
  • 吴凤平、锺岭崇(2009):《梁醒波传 : 亦慈亦侠亦诙谐》。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 9789626785959 。
  • 林伟业、吴凤平、锺岭崇(2009):《紫钗记教室 : 搭建粤剧教育的互动学习平台》。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30 。
  • 吴凤平、林伟业(2009):《中文阅读能力训练:认读、理解、策略》。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教师教育计划。ISBN 9789628093410 。
  • 吴凤平、锺岭崇、林伟业(2008):《帝女花教室》。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16 。
  • F. Marton、卢敏玲、吴凤平等(2001):《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教师自学教材》,香港,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课程学系。

参考文献

  1. 刘靖之. 香港音乐史论:粤语流行典‧严肃音乐‧粤剧. 商务印书馆. 2013: 369. 
  2. 吴凤平. 广州话同形多音多义字在香港中国语文敎学问题之探讨.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1985-06-25. 
  3. Ng, Fung-ping Dorothy. A study of the role of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mediat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CMI and EMI classrooms in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4. 政府公布新一届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任命.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14-10-3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5. 名誉顾问. 香港八和会馆.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6. 评审小组 (PDF). 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8). 
  7. 博物馆专家顾问 (PDF). 香港博士馆.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8. 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委员名单 (PDF). 香港立法会.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9. 《梁醒波传》变通识教材. 苹果日报. 2010-04-0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10. 港大编粤剧教材融入新高中. 星岛日报. 2012-12-06. 
  11. 《粤剧编剧基础教程》出炉. 大公报. 2012-01-1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12. 新书记录“琴腔”妙韵. 大公报. 2017-02-2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13. 肖静文. 梁氏父女铸粤剧经典 素心不染 琴韵妙腔. 香港商报. 2017-02-27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14. 白若华. 《素心琴韵曲艺情》新书推广唱腔艺术. 文汇报. 2017-02-28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15. 卡夫卡. 古腔粤剧,重现港大. 信报.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