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清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清源
原图链接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2014年11月30日),名,字清源[1]以字行,出生于中国福建,现代围棋名家,日本退休职业棋士,又号“昭和棋圣”。七岁开始学棋,数年后已难逢敌手,有“天才神童”之称。后来获旅华日本棋手井上孝平五段赏识,引荐给日本围棋长老濑越宪作七段。其后14岁远赴日本,第二年即获得日本棋士三段。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1950年,获得“九段棋士”荣誉。战前到战后,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的围棋大赛中,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2]

称雄日本棋坛数十年,开创新布局,获棋坛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

经历

本名吴泉的吴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州市,历代先祖为官,吴家是清末民初时期福州四大望族,祖父吴维贞是清朝盐商,外祖父张元奇则是慈禧太后任命的御史大夫。他出生没多久,祖父去世分家,任北京政府官员的父亲吴毅举家北迁,吴清源便在北京度过童年。

父亲吴毅曾留学日本,回中国后在北平生活,结婚后便诞下吴清源,吴父留学日本期间喜欢上围棋,回国时带回许多日文棋书,肺病过世前4年,病中无聊开始教孩子打谱,意外发掘吴清源下棋天分,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曾经说过,小时候读四书五经,书背不好挨打,但棋谱基本上打(排过)过一遍就全记住了。

七岁起跟爸爸学棋,后也曾拜过一些中国名家为师,学了三、四年棋后,在中国棋坛中已无敌手,11岁父亲身故,吴清源2个哥哥还在读书,加上母亲不想回老家,一家生计自然落在棋力过人的吴清源肩上。 他当过军阀段祺瑞的门客,也去棋迷下注的茶馆跟人对弈(赢棋吃红)讨生活,逐渐打出“围棋天才少年”名声。

当时北平“日本人俱乐部”的日本棋手闻风后邀请他下棋,果然名不虚传;消息传得很快,日本报章也报道中国发现了天才神童,棋谱传回日本,被当时棋力第二高强的七段棋士濑越宪作赞为“少年秀策再世”,积极争取吴清源赴日投入其门下。吴清源14岁时,与母亲及哥哥一起东渡。他到了日本后刻苦好学,棋艺越来越精进,日本棋院安排测试棋局,让他对战当年棋坛霸主“名人”秀哉(让2子)、以及3个四段棋士,终以4胜成绩取得三段资格。之后虽因肺病休养一年,但在师父濑越指导下,吴清源刚满18岁就取得五段资格。

1931年“满洲事件”暴发,日中关系趋恶,帮助吴清源渡日的山崎有民劝说他入日本国籍,但手续繁琐,最后在外交官清水薰三帮助下,才于1936年入籍。之后吴清源开始笃信宗教并一度丢下围棋。及后虽重回棋坛,但成绩并不佳。1939年开始了不败的十番对局,1940年战事爆发,吴清源的家人回国,他则在1942年跟和子结婚。

1933年对战秀哉,吴清源以新布局对抗棋坛霸主的定式。《读卖新闻》刊出棋谱后,数不清的民众写信去抗议,争议有助于报纸销量,《读卖新闻》拜吴清源之赐,从地方小报变成全国第一大报。
原图链接  

赴日后多次与棋坛霸主本因坊秀哉对奕,从来没有输过,只过段位较高的秀哉每次都让吴清源2个黑子,输棋不算丢脸。1933年吴清源再次挑战“名人”秀哉,这场棋秀哉没让半颗子,只是由吴清源持黑,堪称中日高手对决,“名人”无论如何输不起这盘棋。10月16日开局,吴清源前3手就下“三三、星位、天元”,马上引发舆论争议,“三三”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日本围棋界的禁忌位置,被称为“鬼门”,那里落子就称为“鬼门打”,后果非常严重,甚至会被逐出师们。虽然没人说得清楚原因,本因坊非常坚持,下“三三”就是对长者的不敬。对本因坊掌门人下“三三”,吴清源的举动简直藐视日本棋坛。那场比赛整整下了3个月,吴清源后来还是输了,前159手秀哉陷入苦战,不过这位输不起的棋坛霸主,一遇难解局面,随即宣布“打挂”中断比赛,回去跟门下子弟一起苦思对策,想出来才继续下棋。

这盘棋秀哉“打挂”13次,最后勉强赢2目获胜,只是许多迹象显示,名人逆转胜的绝招,其实是本因坊弟子(前田陈尔)想出来的,秀哉本人根本下不赢吴清源,没人为他主持公道,但内行人心知肚明。

当时日本围棋有很多不成文规定──通称为“定式”,比如说前几手应该下在棋盘四角的8处位置,才容易占牢4角空地,一般认定,若开始就往中间区域下,防守难度比较高;反之,若太靠近4边或4角,棋子容易被对手压制。所以,不下“定式”的人,会被当成大外行、不受教、甚至不礼貌。偏偏中国来的吴清源,很不喜欢那个传统;日本棋士木谷实也觉得,传统定式不利于白棋。吴清源、木谷实开始下新布局前,日本棋士对奕,只能从“定式”8个位置开始下,严重缩限围棋变化的可能性,新布局解放了这个限制,增加棋路丰富性、与变化性。这种创新精神,刺激日本棋士勇于尝试新手法,也促使日本围棋进入领先全球的黄金年代。[3]

日本战败,吴清源有过一段流浪生活,并再度热衷于宗教活动,直到1949年和宗教脱离关系。后来重回棋坛,与日本高手逐一对垒,取得27胜7负3和的佳绩。日本棋院在1950年正式授予他最高段数——九段棋手的称号,其间30年日本棋坛称为“吴清源时代”。1947年,由于政治关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恩师濑越宪作代吴清源向日本棋院递交了“辞呈”,不久后濑越本人也辞职。同是1947年,吴失去日本国籍,并于1949年恢复中国籍。直到1968年,吴清源因为参加本因坊战被日本棋院以无籍为理由而拒绝才得知实情。此时,吴清源俨然已是当代无人可及大棋士,最后双方和解。之后直到1978年,因为家人生活工作关系重入日本籍。

吴清源九十岁时,仍经常往来中日做裁判,支持围棋活动,同时热衷于宗教的研究项目。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在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的医院里去世,享年100周岁。[2]

评价

吴清源在日本被尊为“围棋之神”,地位无比崇高。举例来说,围棋的日文“碁”罗马拼音Go,跟日文“吴”字发音相同,日本老一辈很多人误以为,“碁”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吴清源的关系。

台湾旅日棋士王铭琬:“再过几百年以后,吴清源老师的地位,跟别的棋士还是不一样的…..他表现在棋谱上、他自己提倡的东西,就是一个不朽的东西。”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形容,吴清源对围棋的贡献超过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之于现代物理。他的洞见与哲学,开启了当代人的眼界,可说是日本围棋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他的棋谱与理论著作,影响力跨越国界与时空,影响全球围棋发展。[3]

参考来源

  1. 水口藤雄. 《棋圣吴清源》. 台北市: 大都会文化. 2006-08-01. ISBN 978-986-7651-83-9. 
  2. 2.0 2.1 棋圣吴清源逝世 被称为日本“昭和最强棋士”. 人民网. 2014-12-01 [2019-03-17] (中文). 
  3. 3.0 3.1 杨芬莹. 风围棋》改变日本围棋的“神”:吴清源的围棋与信仰(上):挑战日本霸主的19岁中国少年. 风传媒. 2015-06-15 [2019-03-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