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省监察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吉林省监察委员会是由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并向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的国家监察机关。

2018年2月10日,吉林省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时任吉林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陶治国共同揭牌。

现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纪委书记,吉林省监察委员会主任:张忠

机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1](草案)第四章对于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职能与职责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监察职能

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主要职能是:

(一)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三)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监察职责

监察机关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

监督。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调查。监察机关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处置。监察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在行使职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派出的监察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对有关机关、组织和单位、行政区域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提出监察建议;按照管理权限对涉嫌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调查、处置,并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人事任免

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1月16日补选张忠为吉林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历史沿革==

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省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带领考察调研组,赴山西省、浙江省,就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2017年10月24日,省纪委全面启动改革试点筹备工作,成立综合协调、组织指导、制度机制、后勤保障和宣传5个工作组,建立改革试点筹备会议机制,定期调度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工作,督促任务落实。

2017年11月13日,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听取关于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我省贯彻落实意见,讨论《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和工作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17日,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决策,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2017年11月23日,省纪委组织召开市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传达学习中央纪委28个省(区、市)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会审会议精神,对各市(州)、县(市、区)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辅导讲解。

2017年12月1日,中央纪委审批通过《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吉林省改革试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2017年12月4日,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工作规则》《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及工作分工》和《吉林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

2017年12月6日起,省纪委书记、副书记带队,组成5个督导组,会同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同志,深入各市(州)和扩权强县试点市,就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实地督导,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全力推动任务落实。

2017年12月8日,省纪委印发《关于做好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改革试点中有关事项和问题进行指导,确保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正确政治方向、有力有序推进。

2017年12月14日,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各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听取省纪委对市县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督导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推进下一阶段改革试点工作。

2017年12月15日,我省首个县级监察委员会在和龙市组建成立,标志着我省改革试点工作驶入快车道。

2018年1月5日,全省58个县(市、区)监委组建挂牌全部完成。

2018年1月8日,我省首个市级监察委员会在通化市挂牌成立。

2018年1月20日,我省市县两级监委全部组建完成。

2018年1月31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陶治国为我省首任监察委员会主任。

2018年2月9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根据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陶治国的提请,任命邱大明、孙继光、董天波为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王云桥、李刚、王大宇、孙海蛟为省监察委员会委员。

2018年2月10日,吉林省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

监察改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党中央确定的《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在认真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察厅(局)、预防腐败局和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监察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二、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监督检查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调查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并作出处置决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为履行上述职权,监察委员会可以采取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

三、在试点工作中,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第三条、第十八条、第一百四十八条以及第二编第二章第十一节关于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五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六条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九条第五项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的规定。其他法律中规定由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的监察职责,一并调整由监察委员会行使。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试点工作积极稳妥、依法有序推进。

监察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三章规定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