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区)原图链接来自 凤凰网 的图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开发区是一级的行政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一般是从比较大的地级市或者直辖市或者省级行政主体分离出来的,为了支持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或者加快城市融合[1]等特殊原因成立的,其中各种机构相对完整,跟政府差不多,它的政府机构通常是以管委会的形式出现的。

园区介绍

19年来,开发区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坚持"项目是生命线、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带领农民致富是立身之本"的三个主旋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经济发展

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海尔、长虹、美菱、美的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以联合利华、华泰、统一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等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来,以联宝、捷敏、芯硕、宝龙达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杰事杰、铜冠、库尔兹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西伟德、仁创、罗宝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以赛真拜通、天麦科技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强劲勃发。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家,其中亿元以上93家,10亿元以上33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

建设成果

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探索了一条在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特色之路。基本完成"住房、就业"两个安置,建立了居民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推行涵盖全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势凸显。开发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做法被商务部誉为"合肥开发区模式"向全国推荐。12所区属中小学均属新建;引进民办学校(含幼儿园)44所,区内共有高校14所。引入和建成安医大二附院等3家医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全区建有文化体育广场21个、运动场(馆)191个,建成藏书2万余册的芙蓉社区图书馆和可容纳观众近万人的锦绣大舞台。

投资环境

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努力构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向国际化标准看齐。成功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示范基地(全国唯一)"、合肥出口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等3项国家荣誉。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第2位,在国家商务部的综合评比中,投资环境位居全国第15位,中西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首位;其中"发展与效率"指标居全国第九位。

经济开发区的分类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泛指的说法。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2]、各类产业工业园(比如农业开发区、化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等)的一种统称,也简称开发区。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

经济开发区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要。

视频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关视频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贯标奖励10万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