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古城区是丽江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处东经99°23′~101°31′,北纬25°59′~27°5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靠大理白族自治州。总面积1127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7个街道、2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研街道、祥和街道、西安街道、束河街道、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金安镇、七河镇、大东乡、金江白族乡。区政府驻西安街道。
地处金沙江上游,为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938.5毫米,年均气温12.6℃。丽攀、丽鹤、丽昆、丽维等干线公路纵横辖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及周边有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 10余处,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玉峰寺万朵山茶、普济寺铜心殿、纳西族东巴文化等风景各胜。
历史沿革
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𫏋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
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民国2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民国30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36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37年迁丽江,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1961年4月10日,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22号):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丽江市设立古城区。古城区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大研镇、龙山乡、七河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区人民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2003年4月1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正式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1996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面积7648平方千米,人口约33万人。辖3个镇、21个乡:大研镇、石鼓镇、巨甸镇、鲁甸乡、龙山乡、拉市乡、黄山乡、奉科乡、宝山乡、大具乡、鸣音乡、金庄乡、黎明傈僳族乡、大东乡、龙蟠乡、白沙乡、仁和傈僳族乡、金山白族乡、塔城乡、石头白族乡、九河白族乡、七河乡、金江白族乡、太安乡。县政府驻大研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366705人,其中:大研镇93606人,石鼓镇17839人,巨甸镇21126人,白沙乡12430人,黄山乡15299人,金山白族乡23963人,龙山乡5859人,拉市乡14966人,太安乡8822人,七河乡18714人,金江白族乡4236人,石头白族乡9454人,仁和傈僳族乡3491人,金庄乡7355人,黎明傈僳族乡8153人,鲁甸乡17151人,塔城乡9149人,鸣音乡7777人,大东乡9235人,大具乡7477人,宝山乡7872人,奉科乡7617人,九河白族乡24684人,龙蟠乡1043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古城区常住总人口211151人,其中:西安街道55708人,大研街道31005人,祥和街道30084人,束河街道34947人,金安乡6332人,七河乡18316人,大东乡6261人,金山白族乡24961人,金江白族乡3537人。
2012年,撤销金安乡、七河乡,设立金安镇、七河镇。2013年,撤销金山白族乡,设立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2014年,七河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
全区现辖7个街道、2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研街道、祥和街道、西安街道、束河街道、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金安镇、七河镇、大东乡、金江白族乡。
视频
古城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全面总结,快速上手 | 一帖看全不同时期古建筑的风格特征和工艺 ,搜狐,2020-02-13
- ↑ 全国重点镇名单 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搜狐,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