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斑锦天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斑锦天牛在邵阳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地表树干蛀道内越冬。越冬幼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为产卵盛期。7月孵化为幼虫。11月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双斑锦天牛

[学名] 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

[ 目 ] 鞘翅目

[ 科 ] 沟胫天牛亚科

[寄主] 大叶黄杨、卫矛等。

[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3~5d,然后咬破蛹室自羽化孔爬出,主要取食树皮,不食叶片,很少取食叶脉。排出的粪便呈黑色小颗粒状。成虫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及傍晚活动交尾、产卵,阴天可全日活动、取食。卵多产于树干距地面附近处,少数产于树干高处。卵产于皮层下或树干缝隙处。成虫好斗具有假死性,寿命30~50d。初孵幼虫先在产卵处附近皮下蛀食,不久就向下蛀食主干基部,在主干表面与木质部之间遇回蛀食。天气干燥或久晴可见树蔸周围有白色木屑虫粪,潮湿或阴雨天可见褐色木屑虫粪。随虫龄增加,幼虫取食逐渐深入木质部,幼虫为害造成植株枯死或生长衰弱、植株变黄。幼虫常在土表层蛀道内化蛹。[1]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1~23mm,体宽5~7 5mm。体栗褐色。前胸密被棕褐色具丝光绒毛,鞘翅密被光亮淡灰色绒毛,翅基部中央具一圆形或近方形黑褐斑,肩下侧缘有一黑褐色长斑,翅中部之后处具一丛侧缘至鞘缝的棕褐色宽斜纹,腹面被灰褐色绒毛。雄虫触角超过体长一倍,雌虫的超过体长之半,柄节粗大,端疤内侧开放,第3节大于柄节或第4节。前胸前板宽胜于长,侧刺突短小,基部粗大,胸面微皱,中央两侧散布粗刻点。小盾片近半圆形,鞘翅宽于前胸,向后显著狭窄。翅端圆形,翅面刻点细而稀。雄虫腹末节后缘平切,雌虫腹末节后缘中央微内凹。足粗壮,后腿伸达第4腹节。(卵) 长约3mm,长圆筒形,乳白色,快孵化时颜色变为淡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8~25mm,米黄色,头部前端北面黑褐色,呈三角形。前胸背板有一长方形浅褐色斑块。前胸体节明显比其它各节大。足退化。(蛹)长约20mm,乳白色,老熟时复眼黑褐色,胸部褐色,触角细长卷曲呈钟条状,体形与成虫相似。

生活习性

天牛生活史因种类而异,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区,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成虫寿命一般10余天至1~2个月;但在蛹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达7~8个月,雄虫寿命比雌虫短。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粗、细有关,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小眼面细的,多在白天活动。成虫产卵方式与口器形式有关,一般前口式的成虫产卵时将卵直接产入粗糙树皮或裂缝中;下口式的成虫先在树干上咬成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生活时间最长,对树干危害最严重。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即蛀入树干,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有的种类仅停留在树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质部。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随种类而异。幼虫在树干或枝条上蛀食,在一定距离内向树皮上开口作为通气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虫老熟后即筑成较宽的蛹室,两端以纤维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约10~20多天。[2]

天牛的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导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艺价值。

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虫,在幼虫期蛀蚀树干、枝条及根部。有一部分为害草本植物,幼虫生活于茎或根内,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个别种类如棉蒴天牛,则为害棉蒴。还有少数种类,幼虫不生活在植物组织内,而是在土壤中取食根部,如大牙及曲牙锯天牛、草天牛等等。

关于成虫的食性,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树皮、嫩枝、叶、根、树汁、果实、菌类等不同习性。一般说来,花天牛类常以花粉为食。沟胫天牛类常食害嫩树皮、嫩枝和叶。其它亚科的成虫亦有取食的,亦有一部分可能并不取食。在同一亚科内食性的变异亦很大。

防治方法

⒈药剂防治 成虫羽化初期至产卵期5月5~25日为药杀成虫的最好时期,此时成虫主要在树干中上部取食树皮及草丛栖息,造成白杆,可用较高浓高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树干及树下草丛必须喷湿。幼虫为害期宜在7月10日~8月10日有木屑排出的树下用805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浇灌根蔸,每蔸浇1~2kg药液,防效均在90%以上。2.人工防治 成虫羽化活动期,可在树下寻找虫粪,树干是否为害,寻找捕捉成虫,如果发生量大可利用成虫假虫性,在树下放置白色薄膜,摇树捕捉成虫。3.农业防治 定期除草,清洁绿篱,及时拔除虫害株,减少虫源。

地理分布

上海、浙江、广东、华北、河北、陕西、江西、福建、四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