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双定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定镇位于南宁市西北部,距市区约40千米,东北与武鸣县、隆安县接壤,西南与那龙镇相接,面积188平方千米。2003年,全镇辖兴平、义平、武陵、英龙、和强、秀山6个村委会,共145个村民小组。人口29808人(2017年),辖兴平、义平、秀山、英龙、和强、武陵6个村委会。[1]

中文名称:双定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南宁市西乡塘区

电话区号:0771

邮政区码:530044

地理位置:南宁市西北部

面 积:188平方千米

人 口:29808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 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火车站:南宁站,南宁东站,南宁西站

车牌代码:桂A

概况

双定镇位于南宁市西北部,距市区42千米。东接武鸣县,西邻金陵镇,南与高峰林场接壤,北接隆安县。面积188平方千米。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29808人。辖兴平、义平、秀山、英龙、和强、武陵6个行政村,27个自然坡,145个村民小组。

沿革

原属邕宁县,1958年设双定乡,同年并入那龙公社,1982年随那龙公社划入南宁市郊区,1987年从那龙乡析建双定乡。位于郊区西北部。1997年,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以壮族为主,辖兴平、义平、武陵、英龙、和强、秀山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南宁市郊区撤销后,双定镇划归城北区管辖。2003年末,全镇面积188平方千米,总人口27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405人,辖兴平、义平、武陵、英龙、和强、秀山6个行政村,共145个村民小组。2005年3月属西乡塘区。

城镇建设

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双定镇在节日期间、节日前后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入开展治理“五乱”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力争使镇容村貌换新颜,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为将佳节期间“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双定镇党委、政府严密部署,要求辖区各单位节日期间安排专人全天侯值班,负责本单位责任区的清理工作。同时,组织一支清洁队伍错时整治镇容村貌,加强对各单位责任区的督促检查,重点做好中心街区市场、排水沟、垃圾池等要害地方、卫生死角的管控,对群众反映的卫生问题快速反映,及时进行处理。

2008年2月25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双定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站所职工以及各行政村村委和部分群众150余人对镇中心街区主干道、道路两旁排水沟、生活垃圾堆放处等卫生死角以及村委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大清理、大整治。道路两旁的居民也纷纷拿起劳动工具,自觉加入到大清理队伍中。很快,镇容村貌便焕然一新。

乡镇工作

产业发展

方竹笋1.2万亩,到2011年达到2万亩;中药材4100亩,到2011年达到1.5万亩;土鸡年出栏6万只,到2011年出栏达到22万只;中蜂年存栏2000群,到2011年存栏达到6000群。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91.38万元,比年初计划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3325元,增长33%。

亮点工作

一是顺利完成大合公路双定段12.4公里通乡公路油化工程和头风公路合溪段9.614公里通乡公路路基工程。二是创新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十大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干部作风转变“2233工程”,干部下访160人次,解决突出问题20件。

总体思路

合力锁定产业大镇、边贸重镇、宜居城镇、旅游新镇四大发展定位;奋力实施产业兴镇、商贸活镇、旅游旺镇、和谐安镇四大发展战略;努力培育烤烟、畜牧、中药材、笋竹四大产业;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城镇开发、党的建设三大工程;大力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传承负重自强、艰苦奋斗革命精神两大行动;着力实现发展革命老区,加快打造边贸型重镇和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的桥头堡这一目标。

预期目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重点工作

一是完成头风公路双定镇段通乡公路油化工程。二是完成5条10公里渠道防渗整治工程,新建人畜饮水蓄水池13口,安装管道32800米。三是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抓好民心工程建设。

经济建设

2008年,双定镇党委、政府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平台。

双定镇坚持走小集镇带大农村的路子,发挥集镇商贸功能,完善集镇设施,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并通过促进农民增收;就地打工是辖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双定镇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改善软硬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的初加工和运输企业,把方竹、蕨台、银杏、山羊等有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大力发展建筑业,以锋黔水泥厂、宏宇机砖厂、财信建材厂等企业带动行业发展,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

双定镇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劳务开发,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迄今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410人,暂农村人口21.2%,劳务收入1852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529元,同比增长30元。预计全年可转移农村劳动力7800人,实现劳务收入3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1000元,同比增长45元。

双定镇成立了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由经济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搞好市场的调查摸底,引导农村劳动力底合理转移,减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同时,建立健全劳务信息网络,每个村配备了一个劳务信息员,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络,保证畅通信息渠道;此外,适应本地项目建设的需要,搞好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仅新盛丝绸厂通过茧子抽丝培训就一次性转移200人;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小集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同时百胜镇还将此工作纳入对各村的目标考核。

双定镇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重点完善文安、四美、田垭三个村的扶贫项目扫尾工作,启动草坝、紫黄两个村的扶贫项目。确保全镇500个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解决200人的饮水困难,通过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合村并社等措施,就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村社落户。同时,还通过改善贫困人口的素质和增强贫困农民增收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根源。

近年来,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双定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在荣获“南宁市经济社会进步奖”的基础上,2008年被授予“南宁市十佳乡镇”光荣称号。2011年,镇财税收入完成10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62万元,完成计划100.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6772万元,完成计划100.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00万元,完成计划书100%;农林渔牧业总产值完成4915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12.59%;农民人均纯收入6028元,完成计划任务100.07%。完成了双定镇二环道路及通村通屯道路建设40多公里,完成圩镇等人饮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垃圾填埋场,实施环卫工作常态管理,完善环卫配套设施,改善了圩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以武陵养殖小区为核心区的“十里养殖长廊”发展平稳,良好的特色产业布局已形成规模,古浪甜瓜及早熟葡萄提子等“一村一品”享誉区内外。

双定镇党委、政府将在“十二五”期间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为战略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小城镇内涵,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是依托城区“一路三城”,加快双定工业园的建设步伐,着力解决镇工业园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实施“西水东进”计划,解决双定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结束双定没有内河的历史。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将214省道金陵至双定段升级改造为与石埠至金陵1级干道连接的城市干道。三是将通往圩镇014省道进行改造并实施圩镇污水排放系统改造、美化亮化建设和打通1环与2环的连接;四是打造旅游综合开发品牌,强势推进环“龙山公老山庙会——义梅水库风景区——华润工业游——早熟葡萄提子特色基地——坛增水库风景区”一日旅游圈。五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包装打造精品示范基地,继续完善双定十里养殖长廊;打造陇英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和和平现代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2个以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1个农贸市场。

视频

航拍广西乡镇之南宁西乡塘区双定镇实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