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龍鎮位於陽江市陽東區東北部,是珠三角進入粵西地區的第一個鎮。東北與恩平市連接,東南與新洲鎮毗鄰,西南與合山鎮接壤,西北靠田畔鎮。全鎮面積155.6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9427人(2017年)。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4所。2000年3月,由香港蓬瀛仙館捐資50萬元興建中心小學,後改名為「陽東縣那龍鎮蓬瀛希望小學」。鎮內東湖星島是陽江新八景之一。歷史古蹟有「土客械鬥」遇難者的萬人墳。[1]

中文名稱: 那龍鎮

外文名稱: The Dragon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

面 積: 155.6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9427人(2017年)

車牌代碼: 粵Q

鄉鎮地貌

地勢西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較高,西部較低。丘陵和崗巒較多,分布在東部、西部和東南部,山丘之間有零散不規則的平地。南面有將軍山脈,蒸狗嶺主峰海拔247.7米。蒸狗嶺東側有集雨面積50.5平方公里、庫容1.5億立方米的東湖水庫。

鎮內的那龍河由恩平市那吉鎮北部的狗頭嶺和恩平市大槐鎮以東、橫陂鎮以北、台山市那扶鎮以西的山地的兩大源頭支流,在那龍圩西南匯合形成,再向西南流經合山、北慣、雅韶等鎮,與漠陽江合流注入南海,主幹河段全長約40公里,是陽東縣主要河流之一。廣東省溫泉茶場、廣東省陽江監獄在鎮境內。

歷史沿革

清代,那龍分屬原陽江縣平樂鄉北慣都二圖。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至新中國成立前,屬合山鄉。建國初,仍屬合山鄉。1953年6月,獨立設鄉。1958年5月,併入合山鄉(11月屬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體制下放,那龍屬合山人民公社的生產大隊。

1961年3月成立那龍人民公社,1963年2月併入合山人民公社。1983年11月合山改公社為區,那龍屬合山區。1987年2月合山撤區建鎮,那龍屬合山鎮。1994年1月,從合山鎮分出,設那龍鎮,屬陽東縣管轄。

經濟發展

那龍鎮有耕地1.0萬畝,其中水田7221畝,旱地2816畝。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薯類、花生、大豆、蔬菜、水果為主。2000年水稻種植面積1.12萬畝,總產3851噸;荔枝以雙肩玉荷包為主,另有黑葉、白臘、妃子笑等品種,龍眼以古山二號、石硤、儲良等品種為主,水果種植1.3萬畝,總產量197噸;有林面積5.01萬畝,覆蓋率達46%。

工業發展較快。90年代初,那龍鎮工業、企業規模小,數量不多。90年代中期以後,溫泉制茶廠、珠江啤酒陽江分裝廠、中星科技木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在鎮境內。

全鎮有食品、化工、茶葉、木業、建材等工業,2000年,工業產值9200萬元。東湖水庫集灌溉、發電、旅遊於一體,發電裝機容量480千瓦,年發電量90萬度。

視頻

陽江市鄉村振興大擂台村莊展播 | 陽東區那龍鎮那頓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