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是一岁菊花开(潘耀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又是一岁菊花开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又是一岁菊花开》中国当代作家潘耀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又是一岁菊花开

中秋过后,花的世界一片狼藉,落英缤纷红消香断。这时唯有冷美人秋菊,临风傲霜一枝独秀,给寂寞的秋带来莫大安慰。

岛城一年一度的中山公园菊展,定于重阳节拉开序幕,网上闻讯就有了赏菊的雅兴。农历九月九日上午,从公园的西南角进入,孙文莲池中水清依旧,但水面睡莲花容已逝,空留半池枯黄莲叶漂浮;池畔芦苇荻花随风摇曳,杆儿细长孱弱头顶苍白发丝;阔叶林比针叶林更不耐寒,风一吹黄叶只得吻别了树枝,缓缓飘落内心似有不甘。莲池周围游人浩荡,老年娱乐团体风头正劲,这边琴瑟那边锣鼓,你方唱罢我登场。世人不解草木秋殇,管他什么草枯叶黄,依然载歌载舞,乐得秋高气爽,这秋的惆怅就不知哪里去了。

相邻的小西湖秋意更浓,原本高傲的荷花不敌秋风,弯腰垂头更比睡莲早衰,蜂蝶去了只剩一湖凄凉。唯有几只银色的小鱼儿怀旧,绕着残荷枯杆恋恋不舍,鱼尾划出圈圈白色漪涟,似在慰籍逝去的红颜。岸边一组敲打非洲鼓的男女,模仿着黑人风格扭动腰身,煽情的鼓点咚咚震天响,可也唤不醒曾经亭亭玉立的荷花了。望着残荷不仅有了一丝伤感,想起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还得佩服古人委婉含蓄。再看湖边的一盆盆新生的秋菊,取代了夏日风光无限的荷花。于是悟道:该去的总是要去,该来的一定会应运而生,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徒生悲伤。待到秋冬之后,夏日的西湖又是出水荷花的天下。

樱花大道是菊展的中心区,随着人流向前进发。蜿蜒甬道的灌木林,得益于公园小气候,仍是郁郁葱葱,几乎没有秋的迹象。修剪成圆球状的欧洲火棘,火红的豆豆簇拥着,很像南国多情的相思豆;还有一种好像是五彩苏的引进品种,叶面艳红周边镶着金边,叶状似蝴蝶展翅欲飞。中国的绿异域的红和谐相处,中西结合相得益彰,百年老园的秋就有了新的活力。

路过一处雕塑驻足欣赏,作品表现的是秋日收获,半圆的莲蓬直径约两米,莲蓬上莲子横卧穴内,因果实太过饱满,撑裂了莲蓬的襁褓,几颗橄榄球形状的莲子,从巢中挣脱下来散落地上,金灿灿圆滚滚十分可爱,其造型形象逼真,绝佳的创意令人赞叹。再仔细看看周边草木,你会发现凡落花处确皆有果实,春花秋实果然不假,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精彩。

樱花大道上人潮涌动,春天那灿烂的樱花大道,现已是秋日的菊花大街,一组组菊花艺术造型,在光秃秃樱花树下尽情炫耀,香气弥漫傲气逼人。留影者笑颜逐开,老的少的都誓与菊花媲美,各式相机手机长枪短炮并举,红的黄的绿的所有的花儿,此刻都显得很温和,也很有君子风度,面对合影的客人一视同仁,绝不嫌弃身份贵贱与否,也不挑剔长相俊丑如何,于是花人合一形成了欢乐的海洋。

今年的公园的菊展是第39届,近不惑的展龄让其宠辱不惊,想多年前财大气粗的参展单位,为搏眼球不惜重金投入,那时的展位一个比一个豪华。今日之展形式上不再奢侈,突出的是秋菊的自然美,并非园艺师们技穷,应该是展会的理性回归。传统的造型有:龙凤呈祥,嫦娥奔月,悟空八戒等等,虽然主题陈旧,依然备受追捧;现代的卡通形象是少儿的最爱,米老鼠,加菲猫还有网红可爱樱桃小丸等,令孩儿们痴迷流连忘返。菊花的形体多样色彩丰富,黄的如金,白的如雪,五彩的如天上的彩虹;圆形的大如彩球,小如珍珠,针状的如松瀑,弯曲的若游龙;微风乍起,左看珠帘低垂,右看金发披肩,深秋时节不畏霜寒竞风流。

花是大自然的宠儿,是女性的绝妙象征,花儿千姿百态天生妩媚,女人风情万种多愁善感,两者何其相似。春天的樱花,花瓣轻盈飘洒阳光灿烂,淡雅清秀正如青春流露的少女;高雅的牡丹,国色天香仪表雍容华贵,恰似天生丽质的典雅美妇,但樱花牡丹不敌风寒,只能生活于温柔之乡。而秋菊的风格独具一格,可以说是刚柔共济。明太祖朱元璋有七言绝句:“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我以为朱皇帝只是歌咏了秋菊刚强霸气的一面:菊花一旦怒放百花肃杀唯我为尊,此后再无花敢再开颜的霸道;不惧萧瑟秋风披挂盔甲迎战,大有英姿飒爽舍我其谁的气概。其实菊花还有她柔情的一面,譬如青丝飘逸花蕊娇嫩,姿色艳丽婀娜多彩,温文尔雅脉脉含情,岁寒更显温柔之美。正由于这些个特质力压群芳,使之登上“花中四君子”大雅之堂,为历代文人墨客推崇。于是有了陶渊明的佳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雅趣。

今日菊展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气温偏高冷美人略有不适,大多还待在闺中含苞欲放。明日就是霜降了,喜寒的冷美人开颜怒放指日可待,到时将有别一番姹紫嫣红亮相。看来今年秋深后,还要再度拜访傲霜的菊。

想到来日方长,就转入枫林涧旁紫藤阁长廊小憩,抬头见得豆荚果实一排排,垂吊在苍老的藤蔓上甚是可爱,便想起儿时采摘嬉戏的往事;又见涧中细流潺潺,枫叶大多依旧青翠,只有上坡上有几棵高大的,树冠染上一抹红润酷朝霞,预示着不久漫山红透的希望;涧的西面山谷中有一片树林,竖着巨型方木的路标框架,左侧上书“阅读谷”三字,右侧则是“林荫书屋”字样。移步前往不远,一个奇特的山谷映入眼帘,谷中的挺拔的杉树直入云霄,巨大的宝塔形树冠绿叶蓬松,遮住了中午那似秋老虎的太阳。山谷的三面坡绿荫覆盖野花点缀,山谷中光线柔和空气清新,层林掩隐依稀可见一幢小木屋,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好一个神秘僻静的幽谷,更比世外桃源。我如梦如幻不敢相信,左盼右顾步入其中。

“阅读谷”果然名副其实,粗壮的褐色的水杉树干,被大理石板巧妙环抱,形成一组组几何形的石桌,有六角形的,也有矩形的,还有流线型的。桌案下摆放多只高脚椅,用料自然环保朴实无华,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氛围。举目望去偌大的谷中不过十人,深邃的谷中静悄悄,与不远喧嚣的樱花大到恍若隔世。

树林边缘的石桌旁的高脚椅上,有两个中学生摸样的男孩,埋头捧着书本静静阅读;这边,有一位白发人正在案上,用心摆弄单反相机;还有几位青年男女围在六角案上野餐,声音低低的唯恐影响别人;只有坐在低处原木上的一对小夫妻身边,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咿咿呀呀发出声来,童音悦耳很像是与林中啾啾的鸟儿争鸣。我把掏出的香烟又装回口袋,大口呼吸着天然的氧几乎贪婪,然后坐在一老树墩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稍后推门进入“林荫书屋”,房间原木结构窗户通透,与周边山景融为一体,室内左边高台供应饮料咖啡,三组书架上摆满书籍,木椅的后背是藤子编制。东南两面外悬拐角长廊,虽然离谷底不足一米,但却有苗族吊脚楼的感觉。要了一杯咖啡在长廊就坐,抬头见屋顶与山坡上的树枝相连,太阳时隐时现在树梢上方徘徊;一只小鸟儿飞到三角腿小圆桌上,眨着眼睛似是要分享我的咖啡。仅有的几位客人端坐室内,廊中只有鸟儿与我为伴,人鸟相安无事,我就在斑驳的秋阳下打起盹来。

一阵秋风吹来十分惬意,风中还有一丝淡淡的菊香,逆风定睛望去,果然山坡上有一簇小小黄花绽放。服务生告诉我那是野的菊花,看到花儿野地自由飘洒,心想比那菊展的盆景更有风味。心情大好便站起身来,入室翻看架上的书籍,一丝墨香也是淡淡的,一时也不知菊香和墨香哪个更胜一筹。

走出“林荫书屋”,看见“阅读谷”中的两个中学生,仍然伏案沉浸在书中,也许书香更有魅力吧?多么希望下次再来这风水宝地,书香花香联袂弥漫幽谷。[1]

作者简介

潘耀宗,山东青岛人,大学学历,曾为下乡“知青”、乡村中学教师;回城后先后担任过工人、企业干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