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参苓健脾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参苓健脾丸
原图链接  

参苓健脾丸,健脾,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中成药介绍

中成药具体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药,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遵照一定的处方、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复方制剂或提取加工精致而成的一种中药新型剂型。

处方来源:历史的文献记录、民间验方、新研制。[1]

特       点:具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省去了煎剂煎煮的过程,能够应急使用,也减少了中药的异味和甘苦。

常见的剂型: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2]

服用中成药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相关医师

药品详情

主要成分

党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芡实、陈皮、莲子肉、麦芽、茯苓、山药、枳壳。

性 状

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稍苦。

方 解

  • 党参性甘,平。归、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 白术性苦、甘,温。归脾、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 薏苡仁性甘、淡,凉。归脾、胃、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 白扁豆性甘,微温。归、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 芡实性甘、涩,平。归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 陈皮性苦、辛,温。归、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
  • 枳壳性苦、辛、酸,温。归、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 麦芽性甘,平。归脾、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3]
  • 诸药配伍共奏健脾开胃,消食化积之效。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 忌

孕妇慎用。

储 存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事项

  1.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 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
  3. 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
  4. 哺乳期妇女慎用。
  5. 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 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7.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4]

附 注

此药品图只具有药品名称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