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厦门大学 的图片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系1921年创办的国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厦大国学研究院。学院拥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3个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以及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1] 、1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 ,开设有人文科学试验班 ,实施厦门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

系所设置

包括中文、历史、哲学3个系,有2个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1个国家其他部委研究基地——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2个福建省高等学校文科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哲学与当代社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还设有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美国史研究所、佛学研究中心、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宗教学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陈嘉庚研究中心、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闽商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应用和推广研究中心、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新媒体动漫研究中心、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18个校批研究机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和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挂靠本学院。学院代管人类博物馆、鲁迅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文学展览馆,负责管理校史馆、陈嘉庚纪念馆。出版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道学研究》等学术刊物。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历史悠久,学科积淀深厚,前身系1921年创办的国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厦大国学研究院,鲁迅、林语堂等著名学者曾在这里任教。现开设有人文科学试验班(含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戏剧影视文学、历史学(含世界史方向)、考古学[2]、哲学6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经济史)、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通史),2个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哲学与当代社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以及1个省级考古人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福建省重点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戏剧与影视学)和5个福建省特色专业(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戏剧影视文学、语言学);现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6个校级及以上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基础

人文学院有着雄厚的人才基础,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引进和着力培养,学院人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学院共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8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另有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

人文学院历来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注重学术梯队的组建和培育,逐步推动人才结构和年龄梯队趋于合理化发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4名,其中教授36名,副教授56名,助理教授42名,高级职称占总数的69%,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总数的91%。不仅如此,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喜人,先后有3人在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特等奖殊荣。并在各省级国家级的多项比赛中获得奖项。

人才培养

人文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572人,其中本科生901人、硕士生403人、博士生268人。人文学院始终以“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人文精英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对大一新生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注重文史哲基础知识学习与学科的综合交叉,关注学术前沿和社会现实,力图培养和造就具有宽厚扎实的人文学科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人文学科基础研究、志向远大、真诚热情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视频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视频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宁静的厦大
这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芙蓉四118宿舍合力制作的青春记录,用几个场景表现了我们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