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厂部生活,几幅剪影(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厂部生活,几幅剪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厂部生活,几幅剪影》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厂部生活,几幅剪影

一、春晚慰问

1995年春节像往年春节一样热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合肥的大街小巷无不飘荡着“屠苏酒”香。几乎每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警察、军人、消防员等行业的人都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同样,全国各大报社印刷厂的工人也不能坐在电视机前,安徽日报社印刷厂也概莫能外。工人没休息,厂长自然不能休息。他亲自来到车间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工人。

徐光学在副厂长张良友的陪同下来到制版车间。一份报纸从定稿到制版,再到印刷要几个小时。一进车间,徐光学就发见大伙正干得热火朝天。他见工人们正在一丝不苟地干活,很受感动,便走到工人师傅身边,拍拍他们肩膀。工人们见厂长没回家,还和工人们在一起,都感到被关怀的温暖,尽管外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就在这时,徐光学接到通知,省委省政府领导马上要来报社。徐光学很高兴,作为厂长没有忘记工人,身为省委领导同样也没有忘记下属。他也感到被关怀的温暖。他知道,大年夜,省委领导来到报社印刷厂,是对全厂干部职工的关怀。他立刻拔通一个朋友的电话,请他来记录这难得的时光。

徐光学的这位朋友就是张文喜先生。张先生是作家、诗人、记者,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文喜还是徐光学的文友,徐光学从1984年在长丰县人武部任职时开始认识张文喜,成为朋友,一直到现在。张先生1.73米的个子,瘦瘦的身材,长圆型瓜子脸,脸白白的,眼大大的。他多年来一直担任某报副刊编辑、某杂志主编、某报纸版面主编。他不仅多才而且还乐意助人,只要朋友需要,打个电话,他总会无偿帮助。这次,省委省政府领导来得突然,徐光学没来及做什么准备,只好打电话给张文喜先生,让他一同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

省委省政府领导回良玉、王太华、方兆祥等到安徽日报社来,主要是慰问值夜班的全体干部职工。他们准备到印刷厂三大车间走走。徐光学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办公室,不多一会儿,省委省政府领导就由报社领导陪同来到印刷厂门前。

厂长徐光学、副厂长李卫东等出来迎接,将领导迎入会议室。在会议室,徐光学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做简短汇报,汇报春节期间厂务安排,内容简短,言简意赅。之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做了简单的发言。发言中,省委领导首先肯定安徽日报社在2005年的舆论导向中方向把握得好,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保持一致,成绩喜人,希望明年再创佳绩。接着又对报社印刷厂进行表扬,说印刷厂最近工作很有起色,报纸印刷质量不断提高,希望印刷厂再接再厉,在新年里起得更为骄人的成绩。发言结束后,省委书记回良玉、省长王太华等到印刷车间去看看。

省委省政府领导首先来到制版车间,徐光学引导着他们走近工人。徐光学对正在工作着的工人们喊道:

“同志们辛苦了,省领导亲自来看望大家。”

随着徐光学的话音落下,车间里响起一阵清亮的掌声。回良玉、王太华双手高高拱起,不断地对工人说:“大家辛苦了,给大家拜年。”在参观印刷车间时,省领导对日本王冠机器很感兴趣,他们了解了一下这台机器的性能,并饶有兴致地观看这台机器是怎样印刷报纸的。

省委省政府领导大年夜到印刷厂来慰问,对徐光学及其全厂的干部职工都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鼓舞。徐光学的朋友张文喜先生用其手中的相机详细记录下这一荣耀的时刻。

二、业务会议

每到年底,厂长总是很忙。1996年底,徐光学忙得不可开交,主要工作大致是召开印刷业务会、写出年终总结、召开表彰大会、制定新闻纸采购计划、定出来年工作计划等。在上级看来,印刷厂年终报告重要;在职工看来,表彰大会重要;在各车间主任看来,来年工作计划重要;而在徐光学看来,召开印刷业务会议重要。

于是,徐光学要办公室主任王兆鹏根据厂里的目前情况写一份报告,向报社提出申请,召开安徽日报社印刷厂业务恳谈会。徐光学说:

“这个会议对我们印刷厂很重要,希望你能写出有质量的报告,让上级尽快批准。”

“有什么具体要求么?”王兆鹏问。

“你就在我的身边,最了解我的想法,也了解厂子现状,你只要据实写就行了。”徐光学说。

“好吧。”王兆鹏立刻回去准备。他花了半天时间,草拟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送给徐光学初审。徐光学看完王主任的初稿,诙谐地说道:

“看来,你完全有资格来当厂长。报告写得很好。”

“厂长,别笑我,您可是大作家,我最多也只是一个写手。”王兆鹏说。

“我这个作家不咋的,你这个写手倒是名副其实。”徐光学说,“就这样,原封不动送去打印。再复印几份,一份给我,一份存档,一封向上呈递。”

“是!”王兆鹏领命而去。

徐光学签署这份申请召开印刷开业务恳谈会的报告。这份报告上呈之后,经报社领导分管副总编涂军审核批准。涂军副总编还做个批示:这次业务恳谈会要以节约为原则,又要把会议开好,把印刷合同全订下来,争取通过这次业务恳谈会,把明年的经济效益再提升一个台阶。

恳谈会报告得到批准后,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去。徐光学让各科室、各车间把一年来工作情况写成总结,交到他办公室来。这些总结再由办公室主任王兆鹏同志进行汇总,草拟出一个报告草案。徐光学对着这一份草案反复端详,并在上面钩钩画画,反复推敲。与此同时,会议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装饰会议室,制作会前和出席人名卡等,还有联络各报社、杂志社及相关人员。凡在合肥地区的所有报社总编以及虽不在合肥地区但却在安徽日报社印刷厂代印报纸的总编,都被邀请参加业务恳谈会。徐光学本着压缩开支的原则将会议日程压缩为一天。

会议于1996年12月28日上午8:00点在安徽日报社印刷厂二楼会议室准时召开。来宾们济济一堂。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安徽日报副总编涂军先生,有安徽日报社印刷副厂长张良友、李卫东、余瑞华,厂长助理,三大车间主任(照排车间、制版车间、印刷车间),物资科正副科长等;还有许多中小报刊的总编、编辑等。会议分两部分:上午,主要是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徐光学向来宾们进行汇报;下午,是恳谈会中心内容,报社印刷厂与各报纸杂志社交换意见,签订合同。

在上午的会上,涂副总编先做指导性发言。接着,徐光学做具体报告。徐光学首先感谢来宾对安徽社印刷厂的信任和支持,然后把这一年各家报纸在报社印刷厂代印的情况以及纸张价格上涨情况做具体分析,把印刷质量情况向所有来宾做汇报。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分析得透避,文字简明扼要。这份报告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三位副厂长分别就工厂的管理、硬件设施、财务状况和宏观计划向来宾及领导做汇报。

中午,与会者在印刷厂食堂吃工作餐。就餐期间,徐光学和部分来宾交换意见,了解与会者真实态度和心理动向。

下午,恳谈会正式开始。印刷厂领导全部走到来宾中间,倾听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征求各报社、杂志总编对安徽日报社印刷报纸意见和建议。恳谈会上,气氛热烈,宾主关系十分融洽。来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印刷厂从厂长到车间主任都虚心接受并与来宾们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宾主齐心协力争取把报纸印好。恳谈会的最后,厂长徐光学向来宾通报目前纸张价格趋势及安徽日报社印刷厂的印刷质量要求,希望在座各位一如既往地同印刷厂合作。这次恳谈会办得有声有色,受到来宾欢迎,来宾纷纷与安徽日报社印刷厂签订第二年的印刷合同。原在报社印刷厂代印的各报都续订了合同,还有部分新客户也同印刷厂签订了印刷合同。

在厂长徐光学的科学策划下,安徽日报社印刷厂的印刷业务不断扩大,这不仅表明印刷厂在招拦业务方面做出了好成绩,更表明印刷在服务上、在价格上、在印刷质量上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走访家庭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不讲人情,也没有人情。但领导在对厂务科学管理时,人性化关怀却不可忽视。虽然制度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徐光学在对印刷厂进行科学管理时一直坚持开展人性化关怀。他在治厂“纲领”中明确地写上“三访”制:走访因公致伤和因病休息的职工,安慰他们好好休息;走访后进职工家庭,摸清职工思想动向;走访出差职工的家庭,感谢家人对印刷厂的支持。

1995年6月,印刷厂新闻纸供应紧张。作为省党报,新闻纸供应不上,那还了得!身为厂长的徐光学坐不住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让所有在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印刷报纸的十几家报社老总参加。徐厂长试图发动各报社总编优势,希望利用一切关系,通过集思广益,在全国范围内联系新闻纸。可这些老总都是客户,在管理各自报社方面很有经验,但他们大多和造纸厂没有联系,虽然愿意帮忙,却帮不了多少。因此,会议收效甚微。

徐光学明白,党报不能停印,客户不能放走,所有的问题只有自己扛。徐厂长果断做出决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等不靠不要。他将印刷厂物资科全体同志分成几个组,再配上其他科室的中层干部,分别组成几套人马向全国各大造纸厂派去。这些被派出动的人,有的就住在指定的造纸厂。大家纷纷表示,弄不到新闻纸决不回来。

为报社印刷厂,大家都豁出去了。其中,物资科仓库主卫民同志被派到江西造纸厂去。卫民是物资科仓库主任,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为了厂子正常运转,他毅然住进江西造纸厂,且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卫民对待工作的态度,大家有目共睹。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他作为仓库主任身先士卒,长时间住在外地,没时间照顾家。家务全都由卫民爱人一肩挑下。一个女人带孩子在城市里生活,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厂长徐光学不能坐视不理。为了能让卫民在江西安心工作,尽快多弄新闻纸,厂长必须做好前方人员的后勤保障。徐光学于是同其他在厂的中层领导走出办公室,到战斗在外地的干部职工家慰问。徐光学带领物资科科长孙任群和职工杨英群一行三人走向卫民家,去看望卫主任家属。

当厂长徐光学带着两名属下拎着水果等慰问品来到卫民家时,卫民爱人感到意外,更感到温暖。徐厂长等三人被热情地让进屋里。刚刚坐定,徐光学就对母女二人嘘寒问暖,关切地问家里生活如何,米够不够吃,食用油还有没有,煤气够不够,孩子上学读书有没有什么困难;接着又询问她们母女的身体状况,问是不是每天都和丈夫通电话了解他在江西的情况。当得知卫民家生活正常一切平安时,徐光学感到欣慰。卫民的妻子对厂长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衷心感谢。面对干部家属如此谢意,徐厂长对卫民爱人说:

“老卫在厂里拼命干活,连家都顾不上,我这个当厂长的很不称职。希望你能理解卫主任,理解我们印刷厂目前的难处。现在,老卫不在家,你们生活上有困难就跟我们讲,我们一定帮你解决。”

“谢谢厂长,现在家里没什么困难,如果有,我一定找你们帮忙。”卫民爱人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卫主任可是厂里的好干部。”徐光学说。

“谢谢厂长的夸奖。”卫民爱人说。“我会支持老卫的。”

徐光学起身告辞时,卫主任爱人要留厂长等人吃饭,徐光学婉言推辞。临走时,徐光学还对物资科负责同志说,每隔一两天就要派人到卫主任家来,帮助解决他家中困难,确保出差职工安心工作。

身在江西造纸厂的卫民得知厂领导亲自登门慰问,心中感到温暖,工作更加安心,更加积极。他下决心以最快速度拉回江西造纸厂第一时间生产出来的新闻纸。当时,江西造纸厂因原料不足,不得不派人到山里拉木材。为了最先弄到新闻纸,卫民同造纸厂职工一起去山里拉木材,与造纸厂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卫民的表现得到江西造纸厂干群的一致好评。将心比心,卫民的出色表现,打动了江西造纸厂的领导,所以造纸厂这批新闻纸一下线,就被指定优先给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当卫民将好消息第一时间发回时,徐光学激动不已,立即派五辆汽车前去江西,将上百吨的新闻纸拉回来,卫民随车返回合肥。这批新闻纸缓解了印刷厂供应不足的矛盾。

卫民回来后,立即到厂长办公室表达对其他家人慰问的谢意,并且请徐光学和物资科同志到他家做客。徐光学说,这些都是厂长应该做的,不用谢,更不用请客。

厂长关心卫民及其家人,并不是因为他是仓库主任,而是因为他正在外地替厂里办事,替厂里解燃眉之急。凡是厂里的干部职工,不论谁家中碰到困难,徐光学都会主动叫上办公室同志前去看望慰问。印刷厂车队里有一位姓王的驾驶员,家住合肥郊区农村,孩子又多,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妻子生病,使本来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徐厂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亲自为王师傅打了个报告,请求从安徽日报社工会基金中批一点职工困难补助费给他,然后叫上办公室的两名同志带着礼品前往王师傅家中慰问。通过实地观看,徐光学了解到王师傅家的生活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厂之长愧对手下工人,感到内疚。从王师傅家中回来后,他召开小型会议,研究决定,从厂里拿出一点资金对王师傅家进行补助,并让办公室同志亲自送到王师傅家中。这件事情使王师傅很感动,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工作成绩更加突出。

同样,厂长专职驾驶员曹传书同志也得到了帮助。曹传书是四川人,以前在部队当过兵,服役期满,退伍回来,一直留在合肥,呆在妻子家,没有找到工作。曹师傅为人老实,被身为大运厂厂长的徐光学聘为专职驾驶员后,工作积极主动。徐光学调到印出厂后,又把他带到印出厂来。曹传书是临时工,工资不高,爱人在合肥郊区,也无固定工作,夫妇俩有个儿子,家庭经济困难,有时夫妇还因经济问题发生过争吵。争吵后,曹传书情绪低落,工作上热情不高。徐光学了解真实情况后,就亲自到曹传书的家中,去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并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看他们家生活状况,徐厂长实在不忍心,于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曹传书的工资待遇,并且拨给他家一些补助。从合肥大运汽车修理厂到开发处,再到现在的印刷厂,五年多的时间里,曹师傅一直给徐光学开车,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时晚上有急务要用车,只要徐光学说一声,他立刻就到。

徐光学的这些举动,得到全厂干部职工的认可,使大家很受感动。大家都觉得,有这样的厂长,工作苦点累点也值得。[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