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

中文名称;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数;257页

开本;32

品牌;中华书局

作者;释印顺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01080568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内容简介:释印顺,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其创作的一些佛教文章。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以佛法研究佛法》由中华书局出版[1]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图书目录

一 以佛法研究佛法

二 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

一 东方与西方

二 婆罗门眼中的东方

三 瞻波中心的古印度

四 东方王族的兴衰

五 奥义书与东方王朝

六 释迦族来自东方

七 释尊时代的印度国族

八 东方新宗教的勃兴

九 释迦的真谛

十 结论

三 "法"之研究

一 序起

二 圣道现见的正法

三 法与义·法与律的对立

四 传承中的无比法与妙法

五 法轮与转法轮

六 意识所识的法

四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

二 秘密教之传布

三 秘密教之特色

四 印度佛教之衰亡

五 大乘是佛说论

一 序起

二 从佛法的表现上说

三 从佛法的流行上说

四 从学派的分裂看大乘

五 从经论的集出看大乘

六 从思潮的递代看大乘

七 从大乘的内容看大乘

八 什么是初期的大乘经

六 略说厨宾区的瑜伽师

一 瑜伽师与厨宾

二 阿毗达磨师

三 经部譬喻师

四 大乘中观师

五 瑜伽师

六 大乘瑜伽师

七 秘密瑜伽师

七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总说

二 厨宾中心的佛教区

三 厨宾中心区的佛教

四 锡兰的佛教

五 晚期传来的小乘经论

六 真常大乘经

七 瑜伽师的唯心论

八 大乘禅

九 后期的中观学

十 秘密教

八 汉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九 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

一 九识品与九识章

二 阿摩罗识是转依

三 阿摩罗识(转依)的意义

四 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

五 心界通二分说

十 如来藏之研究

一 序说

二 说如来藏之意趣

三 如来藏说之安立

四 如来藏之抉择

五 流转还灭之因依

六 如来藏说之三系不同解说

七 如来藏为涅巢因

八 如来藏为生死依

十一 阿陀那与末那

十二 欲与离欲

一 "欲"是什么

二 事欲的分折

三 欲与离欲

序言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经台湾印顺文教基金会授权,我局于2009年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欢迎。应读者要求,我局今推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将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逐一出版,以满足不同领域读者的研究和阅读需要。为方便学界引用,《全集》和"系列"所收各书页码完全一致。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编辑出版以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台湾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为底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以下就编辑原则、修订内容,以及与正闻版的区别等问题,略作说明。

编辑原则

编辑工作以尊重原著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以符合大陆的出版规范。

修订内容

由于原作是历年陆续出版的,各书编辑体例、编辑规范不一。我们对此作了适度统一,并订正了原版存在的一些疏漏讹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原书讹误的订正:

正闻版的一些疏漏之处,如引文、纪年换算、人名、书名等,本版经仔细核查后予以改正。

2.标点符号的订正:

正闻版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大陆出版规范处甚多,本版作了较大幅度的订正。特别是正闻版对于各书中出现的经名、品名、书名、篇名,或以书名号标注,或以引号标注,或未加标注;本版则对书中出现的经名(有的书包括品名)、书名、篇名均以书名号标示,以方便读者。

3.梵巴文词汇的删削订正:

正闻版各册(特别是专书部分)大都在人名、地名、名相术语后一再重复标出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不合同类学术著作惯例,且影响流畅阅读。本版对梵巴文标注作了适度删削,同时根据《望月佛教大辞典》、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等工具书,订正了原版的某些拼写错误。

4.原书注释中参见作者其他相关著作之处颇多,为方便读者查找核对,本版各书所有互相参见之处,均分别标出正闻版和本版两种页码。

5.原书中有极少数文字不符合大陆通行的表述方式,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在不改变文义的前提下,略作删改。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对汉语佛学研究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们希望"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的佛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一年三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