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大红袍(刘光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印象大红袍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印象大红袍》中国当代作家刘光明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印象大红袍

刚开完单位年会,便随行武夷山。

听夫人说那里有好茶,正中下怀,因为茶是我一生的益友,欲提神,消腻、解渴时,无不求助之。

从长沙坐动车七小时到武夷山,随夫人一行几个人刚出车站,就有我不曾相识的人迎上前来,人手给一把雨伞,接我们上车,直抵武夷山景区。途中橫目公路两边一垄垄矮小茶树,只见本已凋谢的茶花,却又露出稀散的鲜活花蕊,似伸头迎接我们的到来。

走到核心景区,下车步行,陡峭的石壁上刻有“岩韵”两个红色大字,右旁刻着范仲淹的诗:“年年春自冬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裁。”看到有名人诗,就知这里名气不小。再往前走二十米,抬头望见半山腰上有六棵米巴高的古茶树被护坡和红色铁栅栏围着,可看不可及,好在山坡下立有明文解说牌:“大红袍母树只有六棵,茶树品种灌木植物,树龄300多年。20世纪80年代,插枝栽培大红袍茶树获得成功,出于对树种的保护,2006年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

历史悠久而长不大的大红袍却有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被附近天心寺和尚用茶叶做药治愈。书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为表感恩,书生回到武夷山将御赐的状元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因此得名“大红袍”。因“大红袍”有“感恩”“祈福”之意,形成了武夷山喊茶、祭茶、敬茶的习俗。

典故中涉及和尚,自然想看天心寺。再坐车迂回上了山顶,便见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神坛供奉了六座释迦尼佛铜像,我本不信佛,出行随大流,却以求神拜佛为童趣,摇出一根六十一号竹签落地,旁人指点还要问卦确认后再求解,和尚连忙拿出一本解签录,说是上签,却不收费不诠释,烧香捐款与否自愿。心想这还像块圣地,曹德旺每遇迷途抽签就可得仙人指点迷津,我抽签不问事也许会有巧合吧,遂拍了个签照下了山。

共进晚餐时,互加微信,寒暄才识接待我们的主人,姓蔡名咏忠,他是武夷山泉州商会会长,兼有武夷山三霖投资开发公司和三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6个头衔。餐后即带我去家庭茶铺品茶。蔡夫人边烧水沏茶边解说:“这里的岩茶有两百余种,大红袍是岩茶或称乌龙茶之王,什么金俊眉、肉桂、水仙排名靠前,尤其十年以上的老岩茶喝了可促进睡眠……”

恰我晚间睡眠不佳,多品味道纯正,与我平常喝的类似岩茶味觉不同。打听单价却意外,200克一块的老茶是2千元,还是批发价,上等大红袍单价上万元,全国各地都有其销售渠道,且畅销国内外。

[1]

作者简介

刘光明,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