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印楝是一种速生落叶乔木的名称,种子和树皮都可入药。印楝是2013年世界上公认的理想的杀虫植物。印楝素存在于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印楝树具有趋虫治病的神奇功能。印楝已在70多个国家有分布或种植,是热带树种中最有价值的多用途树种之一。从印度楝种子中提取的印楝素,可用来生产全天然、无公害的广谱性生物农药,广泛用于防治粮食、蔬菜、森林、经济作物等的害虫,对200余种害虫有明显的驱避和杀虫效果,且对温血动物无毒,使用后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药性。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含量达0.3-0.6%,是所发现的制造高效生物农药的最佳植物种类。[1]

目录

世界研究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印度进行生物考察时巧遇了一场蝗灾,当时,有一群蝗虫铺天盖地地压向一片作物,顷刻之间,这片作物就被蝗虫蚕食得荡然无存,但是其中有一棵树安然无恙,这就是印楝树。这位科学家研究分析,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含有一种物质——印楝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印楝树具有趋虫治病的神奇功能。后经进一步研究,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室内臭虫跳蚤苍蝇蚊子等都具有驱杀效果。试验证明,印楝对防治10目400多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特别是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有特效,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

形态特征

印楝的果实、种子、种核、枝条、树叶、树皮及树液中都含有活性物质,但以种子尤甚。迄今,印楝中已发现了100多种化合物,至少有70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它们为二萜类、三萜类、戊三萜类和非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印度苦楝子素、苦楝三醇和印楝素等,这些提取物对昆虫有拒食、干扰产卵、干扰昆虫变异,使其无法蜕变为成虫、驱避幼虫及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达到杀虫目的。印楝素是从印楝树种里提取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可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室内卫生害虫,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类从印楝中分离出来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它属于四环三萜类。印楝素可以分为印楝素-A,-B,-C,-D,-E,-F,-G,-I共8种,印楝素-A就是通常所指的印楝素。

生长环境

印楝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树;年平均生长温度为21~32℃ ;印楝耐干旱,在年降雨量为400~12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良好,在年降雨量为130mm以下的地区,若有地下水仍可生存。印楝能在黑棉土(苏丹和印度)、粘土(尼日利亚)、砖红壤(贝宁)和高钙土(海地)等土壤中旺盛生长。其主根约为树干的2倍,可以在缺水的贫瘠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养分,与其它许多树种相比,印楝在贫瘠、多石、缺水、石灰质含量较高或质地粘硬的土地上更具生命力。印楝适生土壤的pH为5.9~10,最适宜的pH为6.2~7。印楝能在盐碱地存活。在多米尼加高盐度的荒地,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索马里地区,印楝生长旺盛。多米尼加是一个少雨且土壤含有大量盐分的地区,印楝种植2年后就高达6~7米。在沙特阿拉伯,用地下盐水每周灌溉一次,每次每株150升,印楝长势良好。在海地和马来西亚等沿海国家,印楝能够生长在离海水只有数米远的盐碱地上。

分布范围

印楝是典型的热带树种,适生区在海拔1500米以下,年均温度21-23℃,年降水量400-1500毫米。极度耐旱,能忍耐长达7-8月的连续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瘠薄,土壤pH为5.9-10,不耐霜冻、盐碱和水淹。中国云南省的红河河谷、金沙江河谷、怒江河谷、南定河河谷和瑞丽江河谷,四川的金沙江河谷和攀西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均为印楝的适生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印楝的原产地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原产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干旱地区,也有人认为印楝原产印度北部北方邦的斯瓦里克丘陵和南部卡拉卡塔邦及邻近地区的德干丘陵地。记载印楝和开发印楝最早的是印度,说印楝原产印度和缅甸的人较多,有的文献称印楝原产南亚和东南亚,究竟那种说法合理有待考证。

现存世界各地的印楝树,绝大部分为人工种植,就是在印度和缅甸也是如此。据记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很多国家有印楝,集中在热带和靠近热带及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

生产制备

印楝的种子、叶片、枝条和树皮等多个部位均含有印楝素,其中种子的印楝素含量最高,w通常为0.3% ~0.5%,个别品种最高可达1%。但是种子收获具有季节性,生产供给能力有限,其贮藏条件也对后续制备产生影响。

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印楝素进行大规模稳定生产,目前印楝种子仍是提取制备印楝素的唯一有效途径,国内唯一拥有印楝素生产资质官方认证的企业是成都绿金公司,其公司印楝素原粉纯度高达38-41%,印楝素相关产品已经在有机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印楝素的工厂化生产关键在于其原药提取制备工艺,通常包括以下2步:

  • 去油:压榨印楝种仁,得到印楝油,压榨后的残渣即是印楝饼。将印楝饼粉碎,得到种仁粉,该粉是生产印楝素原药的主要原料。
  • 印楝素原药的制备:以印楝种仁粉为原料制备,常用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其中,溶剂萃取法使用最多、最成熟; 超临界萃取法由于整个分离过程在暗场中进行,萃取温度接近室温,特别适合对光热不稳定的印楝素提取。

价值

几千年来,印度人一直将印楝产品用作农药和医药。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室内臭虫、跳蚤、苍蝇、蚊子等都具有驱杀效果,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同时印楝对许多疾病还具有医疗作用,在医药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Nimbin是印楝种子中的物质,被用作医药,具有退热作用、能治疗关节炎、低血糖、胃溃疡和内分沁失调等疾病,也被用作抗生素 印楝茎杆水提物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和诱导产生干扰素作用。印楝果:味苦,通便、驱虫。印楝花:具有收敛和驱虫作用,无毒,可用于治疗咳嗽和发烧。印楝油:味苦,能治疗皮肤病,具有强烈驱虫作用,是一种广谱优质的传统医药。印楝素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用于防治或驱避室内、菜园、花园内和草坪上的蝇类、蚊子和蝗虫等害虫及宠物、牛、羊和其它家畜身上扁虱、大苍蝇、虻、蠓、臭虫、跳蚤和蚊子等。

在木材方面的应用

印楝木材坚硬,不易腐烂,味芳香,抗白蚁和其他蛀虫。边材浅灰白色,心材红色至红棕色。质地与桃花心木、柚木相似,但光泽稍差。可直接作木材使用,也可用于制胶合板。

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印楝油可用于制蜡、肥皂、化妆品、牙膏和药品。其精油可供照明和制作燃料油、车轮润滑剂,叶可作防腐剂,果肉也可供工业发酵用。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已从印楝植物体内分离出280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一类为类柠檬素化合物,大部分对昆虫具活性,以印楝素最为有效。据测定,印楝种子、树皮、树叶中印楝素含量高达0.66-3.3%。印楝提取物对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8目20余种农业、卫生和仓储害虫具有抑制生长发育、拒食、驱避、毒杀等作用。

印楝由于具有耐干旱特性和印楝素的杀虫功能,因此引种栽培印楝,对解决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和化学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印楝是经济与生态良好结合的树种,是解决干热地区宜林荒山荒坡绿化问题的最佳树种之一。

印楝素使用注意事项

  • 该农药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与其他农药混用时需随配随用。
  • 施药时要求喷雾均匀周到,对移动性弱的害虫,要求叶片正反面都喷上药。
  • 该农药对害虫的速效性较差,一般药后24h方表现出杀虫作用,因此使用时不应因防效表现慢而随意加大用量。[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