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马夫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印度洋马夫鱼Heniochus pleurotaenia是一种小型的马夫鱼,身体侧扁。不同于其他马夫鱼仅第一枚鳍条延长,印度洋马夫鱼的第一背鳍每一枚鳍条都有延长,长度依次递减,同时鳍条上覆盖短的白色细丝,背鳍立起时呈覆羽状排列,整体近似三角形。
形态特征
体色白,有深浅不一的巧克力色花纹,以第一背鳍前端为界,整个面部覆盖深棕色,面颊下部色浅,近白色,成鱼前额和两只眼睛上方有突出的角;腹鳍和臀鳍是深棕色,并形成巧克力色的条纹向第一背鳍尖端延伸,最终形成一个倒置的"V"形;第二背鳍浅棕色;胸鳍和尾鳍透明;脸部和第二背鳍的颜色并不与倒"V"字花纹相接,因此鱼体有三条白色带。幼鱼体貌基本与成鱼一致,不过额头缺少突出的角,同时臀鳍和腹鳍的花纹尚未分离形成"V"字,为完整的大三角形棕色斑块,此时容易与白带马夫鱼(印度关刀)Heniochus varius混淆,只能通过背鳍第一枚鳍条的长短来区分,一般白带马夫鱼的背鳍延伸更长一些。[1]
地理分布
印度洋马夫鱼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主要栖息在浅水澙湖和珊瑚礁周边,一般靠近大陆的种群成对活动,而岛屿附近的种群多小群活动。捕食浮游动物和石缝中的蠕虫和甲壳类,也啃食岩礁上的海鞘等无脊椎动物。
饲养环境
较少在贸易中出现,如果想要饲养的话,最好有大型的水体,混养温和的鱼类,有丰富的活石供其啄食和躲藏,同时也有足够大的开阔游泳空间。初入缸时可以尝试用活的糠虾和蠕虫喂食,当其习惯人工投喂后慢慢替换成冷冻食品,也可以购买活的蛤蜊等贝类诱使其开口,基本不会开口饲料,适宜在大型水族馆用浮游生物喂养。若要饲养多条或同属混养宜同时入缸,有可能配对。
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10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3-27℃。
性情:温和。
食物:卤虫,糠虾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
最大体长:17厘米。
生活水深:1-25米。
IUCN评级:LC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