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卫闽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闽镇地处邵武东部,东与顺昌大干镇接壤,西北与拿口镇相邻,南与洪墩镇交界,富屯溪、鹰夏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卫闽火车站年货运量1200个车皮,距市区55公里,距京九高速公路顺昌道口45公里。素有“水果之乡”、“水电之乡”之美称。全镇辖卫闽、外石、谢坊、高坊、王溪口、陈坊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0594公顷,常住人口6787人。[1]

中文名: 卫闽镇

行政区类别: 镇

地理位置: 邵武东部

面 积: 10594 公顷

下辖地区: 6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599(+86)

邮政区码: 354006

人口数量: 6787人(2017年)

车牌代码: 闽H

历史沿革

卫闽镇宋朝时属于富阳乡,元朝时属阳下乡,

明清属十五都,

民国属洪墩乡,

1949设卫石乡,

1958年属红东公社,

1959年红东公社改洪墩公社,

1980公社迁址卫闽村,称卫闽公社,

1984年改为卫闽乡,

199511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域

2011年末辖卫闽、外石、谢坊、高坊、王溪口、陈坊6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8.2℃,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8.5℃(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9.5℃(1971年7月31日、2003年7月20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4.2℃。生长期年平均290天,无霜期年平均263天,最长337天,最短23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91.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41.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7月,尤以6月为多。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455.9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1190毫米(1991年)。

地形地貌

最高点位于王溪口村中村组的鸡公窠,海拔1100.6米,最低点位于高坊村村部,海拔140.5米。

水文

境内主要河道为富屯溪,流经外石、卫闽、王溪口、谢坊、陈坊、高坊6个村,长26千米,流域面积1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王溪。

自然资源

卫闽镇辖区内有南平市属卫闽林场。卫闽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1.6%,集体林4462公顷,毛竹457公顷,毛竹蓄积量70万根,生态公益林1170公顷。利用境内丰富的水利资源,已开发下洒口,王溪口、平溪、中村4座水电站,电站装机容量4500千瓦,正建设中的高坊金卫电站装机容量10000千瓦。镇辖区已探明非金属矿有:荧石、石英、钾长石、水晶石、花岗岩等;金属矿有:钼、铜、锌、铁等。

人口

2017年,常住人口6787人。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7256人,参保率99.4%。

新农村建设

卫闽镇村民因316国道和项目建设的征地补偿、农田水利灌溉、林业山场分配等问题引发了较多信访问题和异常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当地的稳定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针对现状,镇领导班子结合五个“民心工程”组建“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组织的作用,将其与“平安协会”联姻共建。各村老年协会积极发挥余热,自发地开展对村里不稳定因素的观察和排查,解决了不少矛盾纠纷,如在农村实行殡葬改革初期,大多数村民抱怨公墓路途远、不方便,不愿进公墓的老大难问题,老年协会大加赞同殡葬改革,主动动员宣传殡葬改革利国利民,做起了小辈们的思想工作,平息了多次异常风波,成功地化解了该镇殡葬改革实施中一些难题。卫闽镇已评选出52户“平安示范标兵户”;36户“困难老人户”;900名“好寿星”。“老年协会”通过评选“平安示范户”、帮扶“困难老人户”、争当“好寿星”的有效举措,成功调解了各种矛盾纠纷已达20多件次。通过他们的努力,今日的卫闽镇文明风尚,社会稳定得到了明显好转,较好地促进了该镇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老年协会”在获得表彰奖励的同时,也获得了无尚荣光的美誉。

科教文卫

计生率均在95.5%,连续三年保持全市一类先进乡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卫闽镇有1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荣获二等奖,名列全市乡镇街道第5名。文化、教育、卫生不断发展,2004年、2005年中考名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第六名,初考名列全市农村第一、第二名,2005年中心小学被评为“南平市文明”学校。2005年小学适龄儿少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外石村、卫闽村被评为市卫生村。2004年获市“云锦杯”篮球赛第二名,2005年被评为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节先进单位。

基础设施

辖区内有南平市属卫闽林场,邵武市属槎溪林业采育场,铁道部十六局谢坊基地,卫闽、陈坊两个火车站等上级所属单位,是邵东片商品集散地。2002年以来,先后共投入21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270万元,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水库维修,电灌站建设、烟田基本建设以及防洪堤工程等,投入资金550万元,铺设水泥路9条,长14.6公里。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280门,建有移动,联通移动电话信号站2座,开通了镇区及高坊村,谢坊村宽带和国道沿线小灵通业务。实现了“三个村村通”即: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闭路电视、村村通班车。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人数18人,支出58319元,比上年增长55.9%,月人均270元,比上年增长96.8元,55.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7户,人数317人,支出428310元,比上年增长50.6%,月人均112元,比上年增长36.5元,48.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7人,支出71928元,比上年增长23.7%;农村临时救济650人次,支出57420元,比上年减少5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290元,比上年增长11106元,19.8%。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781人,参保率99.9%。

经济

第一产业

卫闽镇大力发展水果、烟叶、小径竹、食用菌、油茶、畜牧业等。种植蜜桔、胡柚、橙、雪柑、奈、李、琵琶、杨梅等水果5600亩,烟叶1909亩,小径竹2650亩、油茶2500亩,发展食用菌200万袋,母猪、群鸭、肉兔、商品羊、等畜牧业发展较快。2005年卫闽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7820万元,农业总产值6362万元,企业总产值12579万元,比1990年778.8万元增长1615%,财政收入388万元,比1990年113万元增长3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63元,比1990年852元增长547%,2002年至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1000万元。镇党委、政府按照“壮大四个支柱产业(烟叶、乡镇企业、畜牧业、流通服务业),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中小茎竹、食用菌、订单蔬菜),提升两个传统产业(水果、油茶)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现有烟叶1300亩、中小茎竹2000亩、油茶2500亩、蔬菜1500亩、食用菌(袋装香菇120万袋、巴西菇2万平方米)、牧草2500亩。境内有铸造、奶牛养殖、土池养鳗、水电开发等投资500万元或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另外,还引进竹木加工、矿产加工、母猪养殖等一批小型企业。

第二产业

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51%。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

视频

卫闽镇花千谷庄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