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京,圆我江南之梦(刘立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圆我江南之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南京,圆我江南之梦》中国当代作家刘立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南京,圆我江南之梦

一提起江南,脑海中立即浮现出:烟雨江南,微风斜阳,云雾迷蒙,梦里水乡,云淡风轻,梦缠雾绕,亭台楼阁……诸多词语来。

她,宛如一位古典女子,盈盈碎步,翩翩舞姿,独撑一把油纸伞,走下乌篷船,脚踩苔藓青石,轻轻步入悠长的雨巷;走过晚晴楼,穿过乌衣巷,淹没在秦淮人家茫茫人海中……那滴滴答答击打着油纸伞的雨声,宛如垂首低眉的女子,与江南烟雨窃窃私语。

“无边烟雨入梦来”。旧梦如织,丝丝缕缕,缠缠绵绵,萦绕心底。多年来,一直枕着一首首江南诗篇,一曲曲梦里水乡,一座座青山远黛,一道道碧水潺潺……醉倒在江南的粉墙黛瓦、章台朱户、水榭楼阁、乌船划动的涓涓水声等诸多美景中。

自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江南的景色平添上一道道美妙绝伦的一笔,把江南景致描绘得如诗如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学生时代,就背得滚瓜烂熟。这首诗,寥寥数语,就把江南水乡那诗情画意、梦若仙境的美妙景致,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

就因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刘禹锡的《乌衣巷》,朱自清的《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张树峰的《秦淮人家》等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从学生时代就对江南充满了憧憬与幻想。也因了南京是六朝之都和对巍巍中山陵的敬仰,极早就对南京有着莫大的向往。

2017年的2月28日,春寒乍暖,旅行社组织的“春暖花开南京寻梅”活动,拉开了序幕。我与好友问斜阳,极多是抱着对南京水乡的向往,更多也是对梅花的爱怜和对中山陵的崇敬,没多加思考,便报名参加了这次南京之旅。

早上5点15分,准时从寿光正阳路南头的田家鸡出发,从青州上高速,沿长深高速一路南行,下午两点多便进入了南京地段。隔窗观外,沿路有赏不完的异域风景,座座楼区尽显民众的富有;条条河阡遍布,水陌纵横交错,彰显出她的滋润;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忙碌的船只穿梭不已,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我们经过南京第四大桥,一艘艘大小船只在江面上匆匆驶过,真有点目不暇接。我趴在车窗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住窗外,那一闪而过、车水马龙般的繁荣景象,让我感慨万千:富裕永远属于勤劳之人,南京人便是。

车很快驶过南京第四大桥,那雄伟壮观的桥架高高耸立着,迅速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远去……

进入南京市里,在停停住住的堵车与红灯停住中,终于到达第一个旅游景点——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珠城,北邻南京站,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今天有幸能随团到此一游,真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

曾记得宋朝欧阳修曾写到“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后湖,就是指的玄武湖,这足以诠释出她的美丽。下车后,便迫不及待地向玄武湖大门走去。

此时,已是斜阳普照,我们迎着柔和的阳光,来到玄武湖大门前。仰望玄武湖大门,古典而美观,威武而气派。大门有三个拱形门链接而成,两座精巧而古式的小楼阁,均匀点缀在镂空雕刻横梁上方的两边。“玄武门”三个金灿灿的大字,镶嵌在中间拱形门上方的红色条框里,醒目而显眼。

进入大门,视野立即变得空旷开阔起来,宽阔而平坦的石路,在两遍鲜花的簇拥下,承载着摩肩接踵的游人,直通前方的岛屿上。小岛周边湖水潋滟,波光粼粼,一艘艘游船激起层层波浪,那浪花随着涟漪纷纷荡漾四散开去。

岛屿上的“童子拜观音”,是这个公园的最大亮点,它坐落在玄武湖公园入口处的环洲假山瀑布景区。这里游人最多,其景点造型独特,它是由“观音石”和“童子石”两块石头组成。此石都是太湖石,具备“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观音石通达六米,从侧面看,其顶部弯垂,犹如帽子,形态好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俯察世情。在观音石前面,还有一块较小的太湖石,即:“童子石”,童子形态虔诚恭敬,两块奇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景观。这两块太湖石是北宋花岗石的遗物,光亮剔透,其形状,很有震撼力。

“童子拜观音”后面是高高的假山,那假山,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哗哗的瀑水撞击着石面,那清脆悦耳的水声,让人心透神怡。假山形状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形态万千,瀑水哗哗,时急时缓,气势很是壮观。人们纷纷触摸着“童子祭拜观音”,希望观音菩萨能带给人们好运气,并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假山中飞瀑直流而下,微风轻轻吹来,那细细的水滴起伏飘逸,似雨、似雾、又似风,宛如烟云舒卷,尽显江南园林之美。

玄武湖的美,从很多文人墨客的文字与摄影中略知一二,今日亲临此地,无不被她那旖旎、秀美、曼妙的姿态所折服。此时的她,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彰显出她那独特的唯美和烟雨迷蒙、夕阳无限的曼妙和柔情。她给足了游人意想不到的震惊与惊喜。

沿着玄武湖的一侧,顺着甬道慢慢前行,路两边都是古老的参天大树,摇动着它那懒洋洋的臂膀,在春风里不得不吐出她的绿意。苍松、劲柏、嫩柳、翠竹,构成了翠色欲流的景色,这翠绿的色彩,无不让人内心放松、舒展而又充满活力。踮脚远眺,整个玄武湖内,岛屿与岛屿之间,都有小桥链接,曲径幽幽,通向更加美丽的景观。

南京的温度比起我们北方来,确实暖和很多,你看,湖边上的柳树,枝条眉眼突起,已经吐绿,柔软、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来回摆动着,和着辽阔、静悄悄的湖面梳理打扮着。一会儿,湖面上驶过几艘游船,把整个湖面搅动的摇晃起来,在夕阳的照射下,连垂柳也变得慌乱了。游船穿过小桥驶向远远的湖边,隐藏在夕阳里。

据导游讲,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山水相依,美景如画。望着导游手指的前方,只能远远望去。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洲洲都去,便跟随导游,穿过一座座小桥,折向从岛屿另一侧返还,在夕阳无限风光里,在湖面静静倒影里,回到了集合地点。

玄武湖,她的确给游人留下了美好、难忘的记忆,为了把这一美好时刻保存下来,故写此文,以记之。

从玄武湖公园出来,坐上大巴沿着南京大街,左拐右拐一路前行。天,渐渐暗下来,南京的大街小巷亮起了灯光。

一座城市的美丽,往往绽放在月夜之时。夜幕降临的南京,灯光璀璨,映照出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南京各大街小巷霓虹灯流光溢彩,炫丽无比,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不一会儿,大巴车穿过夫子庙门牌坊,在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导游一再交代今晚的行程和注意事项,并指着右边一块门匾说:“我们九点半就在这“balabala”处集合,大家可到里边转转,找点当地名吃,填饱肚子,再逛一逛秦淮街,领略一下秦淮人家的异域风情。”大家纷纷散去。

老远看到前方一门牌坊,上方用篆文写着“秦淮人家”,这牌坊气派、端庄,四个字色彩斑斓,闪烁着光芒。我眼前一亮,立刻想起老舍文中提到的秦淮人家,不觉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便与好友穿过牌坊,向着秦淮街走去。

这街上人山人海,纯属于特色小吃与购物一体的商业街,各式各样的门牌挂匾,流放着五彩缤纷的光芒,什么“老南京鸭血粉丝店”“十里秦淮小吃”“金陵春”“俄罗斯商品城”“南京土特产总会”等等,还有一家“晚晴楼”,金黄柳体大字,镶嵌在黑色牌匾上,很是雅致,下方流动着红色电子文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很有诗意的特色广告,不得不让人驻足留步。我忍不住隔着玻璃窗朝店里瞄上一眼,里边一桌一桌围满了人,从门窗的缝隙里飘出“特色小吃”的美味清香。

我的眼睛被街上,一块块流光溢彩的牌匾,弄得眼花缭乱,忽然被标有“乌衣巷”的牌匾吸引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便立刻出现在脑海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因了这首诗,便对“乌衣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红蓼拂月,绿柳生烟。可叹。物似何当,人似当时否?”有种急不可待想走进这条巷子看看。由于饥饿,便先在一家特色小吃店,仓促填饱肚子,便折回到乌衣巷,向着巷子里走去。

乌衣巷,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居住的巷子,它坐落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是东晋时期上流名流们聚集之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称乌衣巷,该名也是由贵族子弟“乌衣诸郎”而得来。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刘禹锡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晋朝政坛双星王导和谢安两家。这巷子是为了纪念王谢两家而又重新建立。这条巷子很短,也就几百米长,但巷子很深,两边古墙深院,一个不大而古老的门楼前檐上,用微黄大字写有“王导谢安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馆内有来燕堂、鉴晋楼等建筑,陈列了珍贵的六朝时期的文物。

门楼一侧,还挂着王导谢安门牌。我伫立在灯光昏暗的小巷里,伫立在古老的门楼前,望着门牌上的王导谢安,浮想联翩。

王导,曾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谢安,出身在一个中国古代著名家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是东晋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淝水之战,使他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他的风范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望着深深皇家大院,旧时那世家大族,冠盖簪缨,为六朝居室,贤才聚集的皇家大院,皇家巷子,竟被沧桑岁月洗礼的断壁残垣,物是人非,如此惨淡。那些陈年往事,名贵显赫,都随着岁月沧桑流入了历史长河,就连当初在此筑巢的燕子,也都纷纷四散,飞入百姓家了。

人走茶凉,燕子都如此,人又奈何?

[1]

作者简介

刘立云,笔名娴雅,山东省寿光市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共党员,曲师大汉语言文学毕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