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微电子学院)前身是1958年电工实验室。1971年学校创建了半导体[1]器件专业,1996年成立电子工程系,1998年成立光信息技术系。2005年、2008年先后成立光电工程学院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8月,根据学校和学科发展提升战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光电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了新的工程学科类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2017年9月,组建成立微电子学院,合署办公。
教师队伍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现有教师259人,包含专任教师212人,其中教授40人,具有高级职称[2]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科院院士(双聘)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 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1人、江苏特聘教授8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2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和江苏省科协托举人才2人。
科研项目
学院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有机电子学和生物电子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工学);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全国共5个),为实现学院的腾飞创造了新的机遇。拥有“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特种光纤材料制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等国家、省和市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个招生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
教学平台
现有5个系(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信工程及管理系)、2个教学中心(电子电路教学中心、电路与系统教学中心)和3个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光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光学实验创新中心)。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电子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平台。
教学成果
学院也是首批中国集成电路百校人才工作联盟单位、南京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联盟。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1部教材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3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教材入选省级精品教材,获批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2项,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3门,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奖2人。
视频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半导体专业分工越来越强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如何?,搜狐,2016-11-08
- ↑ 评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哪些机构可以评职称?,搜狐,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