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里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千里廟
圖片來自baike.com

千里廟,又名"廣樂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地理位置

千里廟是原烏拉特西公旗旗廟梅力更召的屬廟,創建於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起初位於今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前達門(欽德牟尼)三峰山南麓陶日木昆迪。道光五年(1825年)夏,該廟的一座大殿及若干房屋被洪水沖毀,此後該廟遷到如今吉日格朗圖台地

建築結構

道光年間新建的千里廟的建築風格為混合式。主要建築有:

  • 大雄寶殿:漢式建築,上下兩層。下層為磚木結構,以64根立柱支撐第二層,第二層主體全部採用木料,四壁為雕木窗柵,頂部為三個連接的馬脊樑,梁上全用琉璃瓦覆蓋。

下層64根立柱全用龍紋地毯圍繞,柱子之間有八行座位,大雄寶殿內可同時容600至800名喇嘛念經。其他四座大殿位於大雄寶殿周圍。

  • 神殿:位於大雄寶殿西側,是該廟神仙喇嘛跳神、為香客消災降福之所。
  • 哲理大殿:位於大雄寶殿東側,是學習哲理的喇嘛辯論之所。
  • 召廟殿:位於大雄寶殿西南側,很多神像及經卷放在此殿。
  • 學部殿:位於大雄寶殿東南側,供奉該廟主神吉祥天母,以及其他九位天神。此殿主要供日常誦經。
  • 三個小白塔:位於前達門三峰山腳下,塔峰不高。此為三個人的墓地。一世東喇嘛活佛卻扎木蘇為紀念一世西喇嘛活佛芒來,在此地先建一座白塔,將芒來的舍利葬於塔下。後來,為紀念烏蘭陶桑對千里廟的貢獻,在芒來白塔左右兩側各建一座白塔,左為陶桑,右為陶桑夫人。三座小白塔寓意這三人像三峰山一樣永久。

歷史沿革

千里廟的第一世活佛為芒來,是烏拉特西公旗旗廟梅力更召的經師。 年輕時曾到塔爾寺拉卜楞寺拉薩等地。一年,他率兩位弟子西遊,來到如今呼魯斯太蘇木境內前達門三峰山南麓的草原,見到一個叫"陶日木昆迪"的地方,該地方方圓數里,比周邊地方高很多,東側不遠處有一條小河。芒來經師想到在此地建一座廟。

這時,自西面趕來一乘騎之人,身穿蟒袍,頭戴官帽,騎黃馬。此人是西公旗管旗章京烏蘭,是台吉、章京,還是朝廷御封的"陶桑",牧民稱其為"烏蘭陶桑"。他家產萬貫,駝馬近千匹,牛羊數千頭,傭人近百人。芒來經師站在路旁向烏蘭問安,烏蘭也認識芒來經師,芒來經師趁機向烏蘭陶桑提出在此建廟,獲烏蘭陶桑支持並資助。

芒來經師回梅力更召後,向活佛彙報了建廟事宜。此後,芒來經師請來工匠,在陶日木昆迪動工,建起三座大殿(大雄寶殿、學部大殿、哲理大殿)及 活佛住所、喇嘛住所。

主廟梅力更召青海請來吉祥天母神像為該廟的主供神,讓芒來經師當了第一世活佛。數年間,烏蘭陶桑將大部分財產用於建廟,還動員西公旗其他牧戶資助建廟。

芒來活佛兼通藏文、蒙古文的經文,每次法會開得很生動,香客逐漸增多。 梅力更召莫日根活佛為該廟取名"廣樂寺"。該廟俗稱「千裡廟」,因該廟原址水草豐美,蒙古語將水草豐美之地稱為"車力",年久便叫成"千裡廟"。

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夏,洪水沖毀了該廟的一些房屋。大水沖廟為不祥之兆,該廟喇嘛決定遷址,最後選定如今的吉日格朗圖台地。喇嘛們將舊廟拆除,將拆下的舊磚瓦、木料運至吉日格朗圖,次年春動工,用兩年建起五座大殿及喇嘛住所。

每座大殿念經內容及規模不同,例如大雄寶殿是舉辦特大型誦經會時才在此舉行念經會,主要念誦甘珠爾丹珠爾等大型經文。

參考文獻

  1. 千里廟傳說 內蒙古新聞網200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