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佛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古风初脱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16日 (三) 00:3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千佛阁.jpg|thumb|right| [https://dimg01.c-ctrip.com/images/fd/tg/g4/M0B/59/E9/CggYHFaUkaWAOHxMAAHQ9YN4iW0641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千佛阁位于山东旧平度城东关街的最东端,一向以气势雄伟、造型俊美为游人所叹赏。昔年,它是兀立在关厢之外,雄踞于通衢之上,所以登临者留下了“霄汉悬飞阁,诸天一径通”,“朱栏凌树出,碧瓦与云齐”,“大野含风远,孤城落日低”等佳句。这里最盛行的元宵节灯,风格最为独特,这里不用大型豪华的灯,献给佛福的千盏明灯是由用面团精心制作而成。

中文名:千佛阁

地 点:山东旧平度城关东关街的最东端

建立时间:唐大历三年(768)

评 价:浙江第一阁

简介

千佛阁在海盐武原镇天宁寺路。此地昔有天宁永祚禅寺,传系建于汉。1980年拆除天宁寺大雄宝殿、金刚殿,仅存千佛阁及镇海塔塔身。千佛阁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元末毁。明初,梵琦禅师发宏愿重建宝阁,并铜铸千佛供奉[1] 。后佛阁屡圯屡修。1984年重行修复。阁面阔27.5米,进深17米,高23米,两层,重檐斗拱,木雕彩绘。陈从周教授誉为“浙江第一阁”。

海盐为佛教传入嘉兴市境最早之地,三国·吴赤乌四年(241),西域康僧会从海道来澉浦,在今六里乡茶院村创建金粟寺,为江南最古佛寺。继金粟寺之后,又有法喜寺资圣寺等著名丛林。佛教影响到民间,有为赕佛、禳灾、结婚时演唱的“海盐骚子”。澉浦方言中杂有梵语,即古印度语。

历经沧桑

相传天宁寺创于汉朝,初名“禅悦院”。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建千佛大宝阁。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匾额。南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僧长溪创建山门殿和宝塔,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僧永模建圆通殿。元世祖至元二年(1336年)僧梵琦(字楚石)募缘建镇海塔。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佛阁、法堂及方丈室。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西方殿和钟楼、轮藏及廊庑。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洪武三年(1370年)高僧梵琦大师被诏徵,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著有《楚石语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源瀚大师,字觉海,住持天宁寺时,经八载重修千佛阁,又经八载重建镇海塔。清高宗乾隆廿六年(1761年)。钱陈群为之作记,著有《水云集》。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僧生白、眉白、元白三人重建千佛阁。清高宗乾隆至穆宗同治间,两次进行维修。1937年和1938年两次遭到日军炮火轰击,塔东北半边弹痕累累,塔身严重倾斜。1956年8月1日,此塔又遭11级飓风侵袭,塔刹轰然塌落。1960年拆除上三层,存四层,高仅20.7米。1966年改为自来水塔,躲过“文革”一劫,得以保存残躯。

位于武原镇天宁寺。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年),元末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后圮,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重建,清乾隆、同治间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宽27.5米,通进深17米,高22米。上下两层,面积共777.5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柱侧脚略起翘。台基为须弥座。西侧束腰有明崇祯“本山重筑石台记”。在须弥座和梁、枋、斗栱、雀亭等处有花卉、动物、建筑等各种图案木雕、石雕300余幅。

镇海塔台基为须弥座,元代雕刻,今尚称完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