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八湾村的湾湾小探(余贵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八湾村的湾湾小探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十八湾村的湾湾小探》中国当代作家余贵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十八湾村的湾湾小探

十八湾村猫儿山

1、十八湾

十八湾原指曹家山山脉下的白露垭与苦筑垭之间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上依次环绕着十八条山弯而得名。一条向南的河流穿弯直下,被远处篆包山半包围,形成一块极佳的山弯小盆地。这十八条山弯依次排列:大花梨树湾丶大石岩湾丶沁水湾丶梅树湾丶水井湾丶大坪湾丶垭丘湾丶裁缝湾丶庙湾丶辽叶胡湾丶深湾丶乱石窖湾丶捌椒树湾丶周家湾丶大湾丶水田湾丶桃树沟湾和铁头湾。相传裁缝弯有个姓刘的姑娘,不仅人才长得漂亮,而且有一手一流的缝纫技术。方园数十里的大户人家和穷苦百姓的衣服都出自她手,生意十分兴隆。刘家老屋因她而繁华起来。成为下堡坪至栗子坪古道上的一大客栈,更有城里做布匹生意的客商常住于此。不少过往客商对刘姑娘产生了爱恋之心。但刘姑娘却偏偏爱上了十里之外的洪木匠,她与洪木匠在梅树湾相逢,在沁水弯牵手,在大石头湾立誓。他们真心相爱却遭到了封建家庭的强烈反对。后因洪木匠传出风流韵事之后,他们在大花梨树湾分手。后嫁与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为妻。

1943年,国民党32军盘踞在裁缝湾刘家老屋和猫儿山赵家老屋一带。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4个32军。盘踞在十八湾一带的是晋军商震部组成的32军,该军1943年2月至年底,[参加]]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后撤回湖北整补来到夷陵十八湾一带,1944年6月原军长朱肯堂升任26集团军总司令,由唐永良继任军长。他们发现十八湾这个地方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而且古道间还有刘家老屋,周家老屋,赵家老屋等众多古民居,只要在白露垭和苦筑垭筑起防御工事最适合屯兵驻守了。于是他们在当地抓来大批劳工苦力填筑垭口。当地百姓把填筑起来的垭口取名为苦筑垭。

启用十八湾称谓的时间并不长,自古以来不如裁缝湾,周家湾,猫儿山叫得响。1949年解放后,十八湾最初划入南家河大队管辖。由于管辖区域大1954年新成立了十八湾大队。时任大队书记的许明海一锤定音,取名为十八湾大队。1984年改为十八湾村,2003年与曹家山村合并更名为十八湾村,2008年与锅厂,蒋家坪规模合并,仍然更名为十八湾村。从300人的小村合并为2000人的大村,人们对十八湾的情怀没有变。但湾多起来了,水多起来了,路多起来了。从方位上增加了东湾和西湾。从姓氏上增加了马家湾和向家湾。从景观上增加了堰湾和黄花子湾。现在的十八湾成了南家河丶巴岩子河丶横溪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村委会通过农旅融合,生态兴村的发展思路,招商引资建起了十八湾民宿和十八湾新型社区。现在的十八湾不仅仅是观赏十八条千米长湾生态美景,而且让你走进“秀水湖”体验青山绿水中的十八湾民宿和打卡新型十八湾社区,享受高速路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堰湾

堰湾,位于十八湾村五组。海拔1050米。距村委会驻地5千米。因此地挑了一口具有传奇色彩的堰而得名。这口堰是惠及近邻的一口堰,也是比翼双飞的一口堰。

民国二十八(1940),从四川下来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叫林秀贤。林秀贤不仅人长得帅,而且会木匠丶篦匠丶瓦匠等多门手艺。靠走村串户做手艺赚得盆满钵满,附近不少女子对他暗送秋波,他却没有一丝心动。

他来到一户廖姓人家做手艺。这户廖姓人家在当地是个大户,称之为门墩子屋场。这里高门大户,门庭干净整洁。这户人家对前来做手艺的林秀贤是十分的热情,每天都是烟茶相待。

这户廖姓人家有一个女儿,名叫廖国英,年芳十八,长得貌美如花。当地有一大群男儿被吸引得神魂颠倒。这林秀贤一见钟情,自然也是拜倒在石榴裙下。他忍不住向廖氏父母提亲,要求与其女儿结为终身伴侣。廖氏父母对女儿十分宠爱,对女儿的婚姻当然是不能马虎。对林秀贤提出了“诚心做一件事”的要求来考查。林秀贤欣然接受了这个要求,但他仔细一想这个要求很难。这一件事决不是一般的事,他想这户人家什么都不缺,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让廖府满意呢?于是在做手艺其间反复观察廖府的一举一动,发现这户人家对附近百姓十分关爱,简直是有求必应。

他产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在这户人家旁边的湾上挑一囗堰,一是可以灌溉近十个农户的五十几亩水田,帮这些农户旱涝保收。二是也符合这户人家想为别人之所想的主题思想。于是他将想法汇报给廖氏父母,果然得到了廖氏父母的赞同和大力支持。林秀贤用走村串户做生意赚来的钱,请当地民工挑了一口大堰。

大堰挑起的这一天,廖氏父母也为女儿举行了隆重婚礼。婚礼这一天,附近百姓前来祝贺,对林秀贤伸出了大拇指。故事虽然过去了八十多年,但仍然生动感人。

堰湾这地方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这个门墩子门屋场一位名叫黄聿铭的女士,32岁便成为了博士丶教授,目前在河南郑州大学教书。还有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叫刘帮洲,曾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林秀贤的后人们,几代人都是致富一方的带头人,曾历任当地的生产队长(村民小组长)。

如今这里村里修通了公路,专门在堰湾旁边建起了文化广场。

3、东湾

东湾,位于十八湾村十一组。因此湾位于十八湾村的东部而得名。东湾湾长约七公里,跨越两个村。湾顶海拔1230米。东与雾渡河接壤,南与蛟龙寺相连。距村委会4.3千米。

东湾顶上有一连七间带爪子老屋。住着一位叫龙大香的龙氏家庭。这龙氏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块土地。也出了不少人才。整个东湾仅十八湾村居住的约30多户100多人。湾顶是十八湾村的扁担滩。说起扁担滩,这里并没有一条大河。而是由许多乱泥湖弯形成的东湾小溪的源头。每次下暴雨洪水之后这里便堆积成窄而长形似扁担的沙滩。成为一道风景。这里和雾渡河的鸡子山坡丶凉水井,蛟龙寺的四方寨相连。生态植被茂密,树木参天,是一块极待开发的处女地。

茂密的森林资源对大山的覆盖,林中生长着丰富的珍奇药草。到这里采药草的人特别多,人们也给这地方送上百草坪的美名。靠挖药草发财的附近村民张志尧,每年都要在山上采回近百斤野生天麻。捡回几十斤野生香菇。这里满山遍野的柴禾吸引大批村民。每年冬天,蒋家坪和蛟龙寺坪中的村民大多都要来这里,拾捡干枯的柴禾为过年增加温度。

七十年代初,有一位叫张世金的爷爷挎着土铳,带着孙儿,步行十多里山路,来到山上打野鸡。据他孙儿回忆,那时山里的野鸡真多,他们在一棵缠着很粗的葛藤的树上,发现落着一排排野鸡。他爷爷一铳打下来一只,其它野鸡不但不跑,而且很快被一只野鸡把空位补上。他们一晚打了10多只野鸡,一看葛藤上的野鸡仍然落的是满的。由于他们的土铳枪管已经打烫了,不敢再打了,只好将10多只野鸡提回家中。

4、 西湾

西湾,因区域面积大而分为上西湾和下西湾。位于十八湾七组。因方位而得名。和东湾隔畦相望,湾长约四公里。西湾与东湾不同,它的地理特征形似一棵大树。上宽下窄,上西湾有三个弯槽并列,弯宽岭窄。到了下西湾,山则变宽了,弯槽则变窄了,仿佛是大树的根系。谷底与蛟龙寺村台子上相交,湾顶与白露垭相连,湾顶海拔1100米。距村委会驻地5千米。

西湾弯中有一条小溪,长年潺潺流水。水资源十分丰富。西湾上下全是水田,被称为十八湾的粮仓之地。五六十年代,美女们选夫出嫁,首先看中的是地方出不出粮食,再看男儿的人才和智慧。因而西湾便成了美女们的必选之地。她们纷纷嫁与西湾的男儿为妻。这也是人口增长形成上西湾和下西湾两个村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湾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山岭上的景观甚多。山中有两块岩石。下面的一块岩石极像棺材,上面的一块岩石极像棺盖。人称棺材石。当地村民的传讲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传说上面的岩石不仅能转动,转动到哪一方,哪一方就要死人,而且还会说话,行人从此路过,它会喊出你的名字,你若答应了,这一年你必死无疑。甲戍乙亥年下大雨,涨大水,打大雷,上面的岩石被雷劈了,从此那岩石就不能转动和说话了。和棺材石相距不远有一大老崖屋,崖屋能放一张桌子。当面有一圆形巨石,人称鸡蛋石,当地百姓讲这鸡蛋石和五指山的锥窝子是一条直线。

棺材石旁边还有人称猫子笼的地方,其实这猫子笼就是由岩石自然生成的岩洞景观。这猫子笼生在悬崖之上,上下左右都是岩石,唯中间有一能放两张桌子的岩洞。传讲民国年间这猫子笼是母老虎产崽的地方。从来没有人敢来此地,现在没有老虎了,人们才开始探考此洞。据说要用七步木梯,方能入内。到了猫子笼,顿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当年老虎选择这地方下崽,的确有安全感。

湾中还建有不少古民居,最打眼的还是易家老屋。易家老屋的建筑形式是撮箕口屋,正房连四间,两旁两个爪子屋各有三间。此房正中大门上安装一木制吞猴雕像,意思是将对门的妖魔鬼怪吞噬干净,换来幸福祥和。此屋在民国年间开过榨坊,办过酒厂,据当地村民回忆,易家老屋煮的酒特别好喝,好像有祖传的谜方,喝了会上瘾。此屋的老板叫易德正,生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易行佐,易行砍,易行伟,现在都是不错的人物。距易家老屋不远就是村民易行淑老屋,老屋建在大岩石上,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1]

作者简介

余贵福 ,笔名,老余,生于一九六O年四月,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人,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昌作家协会会员,夷陵区文化名家,副研究馆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