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研究欧洲文学史的专著。格·布兰代斯著。完成于1872至1890年间。常见的外文本是1894年德国巴尔士多夫出版社和1923至1924年英国威廉·海内曼出版社的译本。中译本1980至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道真、刘半九等根据上述版本转译。此外,韩侍桁译本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未出齐)。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6卷,约154.8万字。涉及了19世纪初叶至中期的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如法、德、英等国的文学发展状况。第1卷“流亡文学”。叙述的是卢梭启发下产生的法国流亡文学,把它当作19世纪欧洲文学的序幕,并认为以奥西安、维特以及夏多布里安、诺底叶、贡斯当、斯塔尔夫人、巴朗特等作家为代表的流亡文学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类别,预示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到来,并为后来的大作家铺平了道路;第2卷“德国的浪漫派”与流亡文学密切相关。在讨论德国浪漫主义的同时,还比较了同时期的丹麦文学,认为由德国文学挖掘的题材,在丹麦文学中被赋予了“更可靠的形式和更清晰的表现”;第3卷“法国的反动”。通过对法国复辟时期头几年文学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错综复杂关系的描述,讲明了以夏多布里安、雨果、斯塔尔夫人、博纳尔、拉马奈为代表的法国文学,在对18世纪文学的否定中达到了鼎盛时期;第4卷“英国的自然主义”。对20世纪前半叶英国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生活做了总体上的概述,并通过田园诗、湖畔派、感觉主义、爱尔兰反抗与起义的诗歌,以及对华滋华斯、柯勒律治、司各特、济慈、穆尔、坎贝尔、兰多和拜伦的大量研究,介绍了英国诗歌对各种古典文学在形式与传统上的摆脱,并认为,由此产生的自然主义以及激进主义,孕育着此后各个时期的欧洲文明;第5卷“法国的浪漫派”。以大量篇幅对缪塞的短剧,乔治·桑的恬静小说,雨果的抒情诗和巴尔扎克、司汤达的现代小说以及梅里美的历史剧、圣伯甫的批评做了研究,从中看到他们各自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推动和发展。由此得出结论:法国的浪漫派可以毫不夸张地被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流派;第6卷“青年德意志”。以1848年的3月事件为喷发口,集中讨论了在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影响下,以伯尔内、闵采尔、海涅为标志的青年作家们的崛起,并不久就被标上了“青年德意志”的名字。他们鄙视陈规陋习,把文学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以他们的作品完成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后一幕。
本书认为,整个19世纪前半叶的欧洲文学,以夏多布里安1800年的小说《阿达拉》为起点,至1848年欧洲革命,其间的中心在文学上以拜伦之死,在政治上以希腊解放战争为标志——这两个事件“开辟了欧洲大陆精神生活和文学的新时代”。在这6卷书中,作者开始在研究方法上把一个时期的文学主流与时代思想交织在一起,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把整个欧洲文学看作是各国相互联系的文学运动。另外,还把文学史当做一种心理学史,开创了使文学史研究成为研究人的灵魂的历史的学术方式。作者由于本书及其他论著,被评为泰纳之后欧洲最大的批评家。本书对欧洲,尤其是北欧的文学运动起过巨大影响。
作者介绍
格·布兰代斯(George Brandes,或译格·勃兰兑斯,1842—1927),原名Morris Cohen,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生于哥本哈根的一个犹太家庭,曾就学于哥本哈根大学,后漫游欧洲,与文化名人泰纳、勒南以及穆勒等结识,并深受他们在文学、哲学方面的影响,开始向丹麦传播西欧政治文化的自由倾向,成为剧作家易卜生之后北欧“精神革命”的倡导者,他的博士论文《当代法国美学》即是他对泰纳的艺术原则予以传播的作品,他本人也因此受到宗教界的攻击,被斥为“不信上帝的犹太人”。1872至1875年间,在哥本哈根大学任讲师,主持那里的美学讲座,他的讲义后经整理成书便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因为本书,他再次受到保守派的打击,被迫放弃哥本哈根大学的教职,侨居柏林研究德国文学。19世纪80年代,一度致力于介绍俄国作家的作品,并长期与尼采保持联系,形成了他反映在《贵族激进主义》一书中的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还反映在他以后写的莎士比亚、歌德、伏尔泰、凯撒、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中。布兰代斯一生著述丰富,能用几种文字写作和讲学。主要著作有《布兰代斯选集》18卷;《自传》3卷;《与斯堪的纳维亚作家的通讯》8卷;与其他欧洲作家通讯4卷。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