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年份:宋

类型:铭刻

规格:35行,行64字。碑高400厘米,宽150厘米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藏品鉴赏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唐代虞世南撰并书,相王李旦书额。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立。碑文楷书,35行,行64字。碑高400厘米,宽150厘米。碑文记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年)立孔子第33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据传此碑仅在贞观年间拓得数十本赐近臣,旋经火,石毁。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李旦重刻并书碑额,后又遭火焚毁。现存重刻有二:一是宋初王彦超重刻,碑在陕西西安,俗称“陕本”、“陕西本”或“西庙堂”;一传为元至元年间重刻,碑在山东城武县,俗称“城武本”或“东庙堂”。前者字较肥,后者字较瘦。   此拓本为北宋拓南宋库装本,白纸镶边剪裱本,浓墨精拓。共17开半,每半开纵28.5厘米,横16.3厘米。末行“帝德儒风永宣金石”未泐。有觉庵题签,包世臣、孙星衍、宋葆淳、陈其锟等跋6段,姚鼐、赵怀玉、吴荣光、张维屏等观款6段,钤“顺治三年七月初二日钦赐大学士臣宋权恭记”、“权”、“衷牧甫”、“包氏平生秘玩”、“世臣学古”、“怀玉私印”等印31方。   《孔子庙堂碑》书法用笔俊朗圆腴,字形稍长,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派平和中正之气。此碑书法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重视,称之为虞书妙品,唐楷杰作,楷法极则。明初张绅评此碑:“字画之妙独能与钟、王并架,于数千载之间使人则之重之又莫能及之也。”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著录。

藏馆介绍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北京故宫,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1]。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后仍居于宫内。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黄郛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第五条,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师警卫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于六日接管皇宫,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一年之整理,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