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前身为自然地理学各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清华大学地学系地理组和燕京大学部分教员联合组建,其渊源则可追溯到1929年建立的清华大学地学系地理组,以及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地理组。1955年分出了地貌学专门化方向,文革后在国内率先发展了环境地理学、土地科学、宏观生态学等方向。

目录

现状概况

主要学术取向是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学、环境地理学、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学。有教授1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1名,6位教师还获得首批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计划资助;有副教授13名,高级工程师3名,讲师4名。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备培养系列。

特色与地位

重点研究陆地表层的空间结构和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特别是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结构和过程特征,注重各种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学坚持综合研究方向,以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区域自然结构及其动态作为研究基础,重点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应用。环境地理学方向重点研究天然和人工合成物质排放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及其与环境质量变化、灾害形成和损失、人体健康的关系,从化学形态、地球化学相、生物水平、环境要素界面间、生态系统[1]、流域、城市、生物圈和全球系统不同层次进行各种研究。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学形成了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新构造与构造地貌,气候地貌与沉积,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动力地貌学,第四纪年代学。

本系一直执国内上述研究领域之牛耳,近年来又得到"211"、"985"以及"创新群体"等计划的支持,在教学科研条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在国内优势更加突出,在若干领域也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多项重要成果,SCI论文及其他论文[2]的总数和人均发表数大大超过同类学科的相关单位。

重点学科

"自然地理学"在2001年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中以全国第一的评分当选。

重点实验室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在2000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选中以全国第一的评分当选,实验装备总投资在1400万元以上。

科研成果

近5年来主持完成和正在执行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97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攀登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部门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其中一项人员调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余项,还承担了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和地方、企业委托项目。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奖励十余项。

学术成就

近5年来发表学术专注6部,教材9部;仅2001年就在SCI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2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