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古观象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古观象台旧称观星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是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初年的国家天文台。该天文台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42年),原址为元大都东南角楼旧址,共分为城堡式高台和四合院两部分。城堡式高台于清代曾两次向东扩建。台上仪器明清两代几经更换,1900年曾一度被全部抢走,1921年全部归还。1956年后一度作为博物馆开放,1959年改为办公用房,1983年重新作为博物馆开放。1982年,北京古观象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明代

北京地区最早的天文台始建于金代天会五年(1127年),当时的天文台被称为候台,隶属于太史局,器材基本全部来自北宋在汴京所设置的天文台。元代基本承袭了金代的天文观测制度,至元十六年(1279年)曾建有司天台。明朝初年司天台被拆,并将司天台的仪器运至南京鸡鸣山新建的观星台上。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钦天监并未搬迁,天文观象活动仍在鸡鸣山进行,北京另立“行在钦天监”,办公地点在元太史院旧址,观测活动则在其附近的齐化门城墙上用肉眼进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紫禁城内建起一座宫廷观象台。正统二年(1437年),工匠前往南京用木料仿制仪器,之后运回北京铸造铜制仪器。正统四年(1439年)制造完成浑仪、简仪、圭表、浑象等仪器。正统七年(1442年)利用元大都东南角楼及周边城墙的旧址修建的观星台正式建造完成,先前铸造的仪器全部安放到台上。自正统七年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观星台西侧建起多座附属建筑,即紫微殿、东西厢房、晷影堂等,整体布局呈四合院状,作为钦天监外署,处理观象台各种观测资料并编撰历书。景泰六年(1455年)曾在社稷坛附近修建一座观象台,作为观星台的参照。嘉靖二年(1523年),观星台上树立起一根风竿,竿上设置28道铁箍,象征28各星宿。此外还在台上安放了浑天仪和简仪。此外,嘉靖年间曾对古观象台大规模维修。

布局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256,可分为观象台和四合院两个部分。其中观象台为灰砖城堡式高台,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高14米,台顶南、西、北三面安放有大型铜制仪器,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象限仪、玑衡抚辰仪,均为清制。四合院位于观象台西侧,内有紫微殿、滴漏堂和晷影堂:310。紫微殿为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大脊顶,屋顶覆有灰筒瓦,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配殿。紫微殿左侧安放有明制浑仪,右侧安放有明制简仪。紫微殿东侧小房间为滴漏堂。晷影堂位于紫微殿东南,面阔三间[2]

视频

北京古观象台 相关视频

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北京古观象台
今日京华:北京古观象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