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电子科学技术系、光波技术研究所、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五个行政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教授71人(含研究员),副教授117人(含高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1%。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院建设有“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近年来,我院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多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目录
教育教学
专业设置
截至2016年3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办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18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A类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有教职工269人,其中教授71人(含研究员),副教授117人(含高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1%。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 [2]”特聘教授1人,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国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国“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1人,中国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人,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院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苏里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雷丁大学、拉夫堡大学,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国里昂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中瑞典大学等十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以 "2+2"、"3+2"、 "3+1+1"以及短期学习的模式进行联合培养。
学校文化
学院通过学生社团为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学习之余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讲座等。
截至2016年9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分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组织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办公室、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分会、知行-特色理论学习研究会电信分会、电信芳华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励志社等8个学生组织。
截至2017年6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和IEEE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分会2个学生组织。
视频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新修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 ,搜狐,2020-12-24
- ↑ 钱江晚报:长江学者,不容玷污,人民网,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