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动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动作

动作(英語: action ),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运动系统。简单的解释是:动作是角色五官位置的变化(即表情变化)、角色肢体位置的变化(即动作变化)和角色与所处环境相对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距离变化)的过程。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因而具有社会性质[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2] 动作

外文名 Action

动作1.jpg

拼音 dòng zuò

基本解释 行为举动

引证详解

行为举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法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吕氏春秋·去尤》:"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不窃鈇也。"宋 张载 《张子语录》下:"可以行,可以止,此出处之时也。至於言语动作,皆有时也。"

动作2.jpg

劳作、劳动。《韩非子·五蠹》:"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遂假以门面,令其开店。 朱 喜甚,殷勤动作。"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 玉梅 !不要歇着了!该动作了。"

动弹、活动。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伯 乃急持,鬼动作不得。"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诎身俯仰,皆不自由。"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有动作的柳条象猛的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孙犁 《秀露集·序》:"一生行止,都是……顺潮流而动作。"

变动、发生变化。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漆》:"每经雨,以布缠指,揩令热彻,胶不动作,光净耐久。"

教育名词

人的动作就其目的与后果的意识程度可分为冲动动作和意志动作两种。在产生冲动动作时,人对其目的与后果的意识程度较低,甚至处于意识阈下。这种冲动动作往往是由于强烈的刺激所产生的激情而引起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冲动动作可以不受意识的支配。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儿童少年时期,容易产生冲动动作,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动作便会逐渐减少。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诱导,培养其自制力,防止冲动动作的产生。意志动作是以人对其目的与后果的深思熟虑和克服内外困难为特征的。

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技能动作,它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