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豆科刺槐屬。別名洋槐,刺兒槐。原產美國東部,17世紀(公元1,601年)引入歐洲,18世紀末(公元1,877 年)後引入中國。中國於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現全國各地廣泛栽植,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1]
型態
株高10-20米。樹皮灰黑褐色,縱裂;枝具托葉性針刺,小枝灰褐色,無毛或幼時具微柔毛。 胸徑可達110厘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縱裂。小枝光滑,有托葉刺。小葉窄橢圓形或卵形,質地薄,兩面光滑無毛。蝶形花,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花冠白色,具清香氣,雄蕊10枚。莢果長4~10厘米,扁平。種子扁腎形,黑色或褐色,常帶較淡色的斑紋。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具9-19小葉;葉柄長1-3厘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小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厘米,寬1.5-3厘米,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緣,表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麵灰綠色被短毛。[2]
用途
- 庭園樹、行道樹。
- 木材用途:材質硬重,抗腐耐磨,宜作枕木、車輛、建築、礦柱等多種用材。
- 蜜源植物:花是優良的蜜源植物。4
- 葉含粗蛋白,可做飼料。5.
- 種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6.
- 藥用:效用:刺槐花:止血。主治大腸下血,咯血,吐血,及婦女紅崩。